荆州学派

作品数:33被引量:4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余鹏飞瞿安全郝虹邱士波王晓毅更多>>
相关机构:襄樊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大连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化研究》《家族企业》《华中国学》《中国哲学史》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诸葛亮《诫子书》为何能泽被千古?
《家族企业》2024年第8期93-96,共4页杨威 官云格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县的官吏之家,诸葛氏为琅琊之望族,其先祖诸葛丰于西汉汉元帝时曾官拜司隶校尉,其父诸葛于东汉末年曾任泰山郡丞。早年,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从琅琊来到荆州,在这片富庶安宁的土地上,他接触到了荆州学派的思想。
关键词:郡丞 司隶校尉 诸葛丰 琅琊 汉元帝 荆州学派 诸葛亮 诸葛氏 
荆州学派及其影响考论
《汉籍与汉学》2023年第1期146-156,共11页张梓楠 俞艳庭 
荆州学派是汉末避乱于荆州的士人学者在荆州牧刘表治下形成的学派,以刘表所设立的官学为主,两大私学和不可计数的小私学为辅。学术主要倾向于古文经学,但不排斥今文经学,同时兼容诸子之学。荆州学派在当时影响海内,但在北方对曹魏的影...
关键词:荆州学派 刘表 学术变迁 
《荆州占》辑佚导论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5-11,共7页于泽泱 
文献不足征是困扰汉晋天文星占学研究的一大难题。而在汉晋六朝的天学之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能反映荆州学派学术特色的《荆州占》无疑颇具辑佚价值。文章对《荆州占》及其流布过程做出介绍,并对此书的辑佚原因与佚文来源进行说明,同...
关键词:《荆州占》 《荆州星占》 荆州学派 星占 刘表 刘叡 
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的演变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潘忠伟 
从全局看,蜀汉经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取决于蜀汉执政者的用人格局。考察刘备、诸葛亮用人方略的不同,可以明了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格局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映衬关系,巴蜀经学也可依照执政者的用人偏好不同而细分为三期:第一期即刘备时期,其...
关键词:蜀汉 郑玄 荆州学派 谯周 
评《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84-85,共2页叶植 
《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一书是关于荆州学派最新也是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立足已有研究,周到全面,结构合理,观点较新,具有一定的深度。
关键词:荆州学派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荆州学派及其影响研究》 
蜀汉经学考述被引量: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21-27,共7页吴龙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巴蜀全书>编纂"(10@ZH005);2014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儒学文献发展通史"(SKQY20142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扬雄全集>集释编纂"(RX14Y04);"扬雄著述整理与研究考述"(SXJZ2014-003);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研究团队"现代新儒家与现代中国"
蜀汉经学主要受到两汉巴蜀经学和荆州学派的影响,异于郑学而义合王学,兼顾今古文经,多图谶之学,通经用世。蜀汉经学家向朗、尹默、李仁及其子李撰皆受学荆州学派领袖宋衷、司马徽,颇得荆州学派真传。受巴蜀经学的扬雄拟经和杨谯谶纬学影...
关键词:蜀汉 郑王之争 荆州学派 经学 谶纬学 
论荆州学派对魏晋玄学的影响
《青年作家》2015年第8期26-26,共1页胡青青 
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局势混乱不堪,各地群雄割据一方,荆州动乱之时刘表受汉献帝命前往荆州赴任。到达荆州后,他迅速平定了动乱并放弃了角逐中原的机会,利用荆州一带暂时安定的政治环境,大力发展生产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刘表对外...
关键词:群雄割据 魏晋玄学 政治环境 儒家学说 混乱不堪 才士 人物品评 文化教育事业 黄老思想 建安七子 
宋衷略考(二下)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8-13,共6页瞿安全 
宋衷学术,似以古文经学为突出,以易学为著名。他精通训诂,重视义理,确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总体上似仍不出汉代学术范围。
关键词:宋衷 古文经学 易学 荆州学派 
宋衷略考(二上)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10-15,共6页瞿安全 
宋衷学术,似以古文经学为突出,以易学为著名。他精通训诂,重视义理,确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总体上似仍不出汉代学术范围。
关键词:宋衷 古文经学 易学 荆州学派 
荆州学派王粲与杜夔交游师承考论被引量:3
《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80-86,共7页胡小林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代清诗选本研究"(10YJC751033);湖北文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学科成果
王粲、杜夔均是荆州学派的重要成员,且共同入邺仕魏。王粲在雅乐文化方面的造诣,深受杜夔的影响,二人实为师承关系。这从王粲避乱襄阳时所创作的四首四言诗、《荆州文学记官志》所附颂诗、王粲的音乐修养,以及王粲对雅乐乐器的熟知可以...
关键词:王粲 杜夔 交游师承 荆州学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