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位机制

作品数:66被引量:19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田野王国灿刘俊来李伍平刘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尔嘎郞图—乌兰陶勒盖地区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9期20-27,共8页宋丙剑 梁国庆 张艳军 鲁艳明 
吉尔嘎郞图—乌兰陶勒盖地区处于内蒙古中段北部,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侵入时代为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取样测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地区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和岩石成因类型。晚泥盆世侵入岩主...
关键词:侵入岩 岩石地球化学 就位机制 吉尔嘎郞图-乌兰陶勒盖 
新疆哈密市东盐池一带岩体的生成环境、就位机制、形成时代探讨
《新疆有色金属》2023年第2期58-59,共2页周基爽 
东盐池一带侵入岩属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北山裂谷构造岩浆岩带,地质背景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体分布广泛,岩体与矿体专属性明显,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对岩体的生成环境、就位机制、形成时代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东盐池一带 岩浆演化 侵入活动 与矿产 岩体时代 
蛇绿混杂岩就位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新解:基于残余洋盆型蛇绿混杂岩构造解析的启示被引量:17
《地球科学》2019年第5期1688-1704,共17页王国灿 张攀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1212011220245;DD20179607;DD20160060)
蛇绿岩代表了古洋壳的残余,通常被作为识别古汇聚板块边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通过对西准噶尔造山带和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出露的蛇绿混杂岩的大比例尺填图和构造解析,揭示出并非所有的蛇绿混杂岩带都具有缝合带的大地构造意义.综合前人...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 就位机制 残余洋盆 造山带 构造地质 
辽东五龙金矿区成矿期构造过程与岩脉就位机制被引量:21
《科学通报》2018年第28期3022-3036,共15页肖世椰 朱光 张帅 刘程 苏楠 尹浩 吴晓冬 李云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60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186)资助
五龙金矿是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属于石英脉型金矿.但是,对于其构造控矿机制长期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次构造与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在早白垩世初经历了近南北向挤压,形成了多条北东走向左行平移断裂,及其派生的共轭剪破裂....
关键词:五龙金矿 伸展活动 岩脉就位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 
漳州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就位机制
《能源与环境》2018年第4期106-107,109,共3页林晓炎 
漳州地区是闽东中生代岩浆活动最强烈地区之一,了解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就位机制能为区内岩浆岩的演化提供依据。通过地质填图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判断该岩体属次铝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系列,形成于岛弧造山带构造环境,侵入...
关键词:漳州市 花岗闪长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就位机制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蛇绿岩岩石单元地质特征、就位机制及时限被引量:9
《现代地质》2017年第3期498-507,共10页薛建平 苏尚国 李成元 侯万荣 董明明 刘永新 梁月升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13071800)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出露蛇绿岩,其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其就位机制与时限。结合索伦山蛇绿岩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蛇绿岩组合包括地幔与洋...
关键词:蛇绿岩 就位机制 就位时限 内蒙古索伦山 
医巫闾山地区早白垩世同伸展花岗岩就位机制被引量:6
《岩石学报》2016年第9期2677-2689,共13页李刚 刘正宏 崔维龙 白相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223;41402169;41340024)资助
石山岩体形成的时间约为124Ma,是医巫闾山地区早白垩世NWW向伸展变形的同构造花岗岩体。花岗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埃达克质岩浆的特点,SiO 2、Al2O3及碱性组分含量较高,而Fe2OT3和MgO含量较低,岩浆锆石εHf(t)值=-26.7^-20.3、t...
关键词:岩浆就位 伸展变形 岩石成因 变质核杂岩 医巫闾山地区 华北陆块 
新疆青河县阿拉图拜一带晚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就位机制浅析
《西北地质》2015年第3期169-177,共9页贺永康 彭素霞 程建新 黑欢 李文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阿尔泰-准噶尔北缘成矿带矿产资源调查"(12120113041900)
新疆青河县阿拉图拜一带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呈北西—南东向长条状展布于玛因鄂博断裂南西侧,整体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明显的糜棱岩化变形特征。岩石中K_2O+Na_2O为7.55%~9.09%,K_2O/Na_2O为1~1.88,里特曼组合指数σ为2.35~2.86,...
关键词:晚石炭世侵入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被动侵位 阿拉图拜 
孙吴县平顶-小兴安一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类成因分析与就位机制
《黑龙江国土资源》2015年第3期51-51,共1页单良 
孙吴县平顶山-小兴安一带位于天山一兴安造山系、南蒙古一兴安造山带东北部。《黑龙江地质志》称为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沐河隆起带。东北部以黑龙江断裂与俄罗斯结雅-布列亚地块相邻,西南部与松嫩地块相接,东部与...
关键词:孙吴县 平顶山 就位机制 成因分析 花岗岩类 晚三叠世 松嫩地块 小兴安岭 
山西南部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就位机制简述
《商情》2015年第5期199-199,共1页何壮 赵玉 
山西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其接触带上形成矽卡岩型铁矿、铜矿、金、铅等矿(化)。中生代侵入岩主要有一个碱性、偏碱性岩带,初步分为九个单元,归并为三个超单元。岩浆的就位总体表现为岩墙扩张型。
关键词:中生代 岩浆活动 超单元 岩墙扩张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