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病灶

作品数:130被引量:27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沈加林张磊景在平周建陈达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帅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汉一海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肿瘤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深度残差神经网络的肝脏局部病灶分类
《应用数学进展》2025年第1期352-359,共8页黄林 孙小淇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补助/拨款编号:ZR2024MA097。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深度神经网络(ResNet),用于对局灶性肝脏病变的超声波图像进行分类。这些优势使其能够有效地从超声图像中提取肝脏损伤的迹象,并实现准确的分类。基于包含血管瘤、脂肪肝、肝转移瘤、肝囊肿和正常肝脏的...
关键词:ResNet AlexNet VGGNet CNN 特征提取 超声图像 肝脏病变 图像分类 
碳离子放疗远隔效应临床病例报道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4年第8期657-662,共6页秦天燕 张一贺 张雁山 叶延程 潘鑫 王馨 杨钰玲 马彤 吕彩霞 李鹏庆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3JRRH006)。
放射治疗是癌症局部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关研究发现,放疗射线能够诱导产生特殊的免疫刺激效应,即远隔效应(abscopal effect,AE),具体是指针对肿瘤局部病灶照射时,照射靶区之外的病灶亦缩小。碳离子放射治疗(carbon ion radiotherapy,C...
关键词:局部病灶 远隔效应 放射治疗 碳离子 免疫刺激效应 常规放疗 免疫原性 局部治疗 
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饮食护理及生活注意事项
《健康之家》2023年第20期24-25,共2页何素容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多为恶性,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发病年龄以51~70岁为主。在临床治疗方面,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等预防肿瘤复发。在手术切除局部病灶的同时,因“峻攻”为害,邪去正伤,患者在术后常常身体虚...
关键词:男性发病率 局部病灶 发病年龄 定期复查 肿瘤复发 泌尿外科 神经毒性 无选择性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恶性肿瘤骨转移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1
《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第1期41-41,共1页
恶性肿瘤的骨转移严重威胁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获益,而放疗等传统抗肿瘤治疗手段对于骨转移灶的疗效不够理想,仅能起到对于局部病灶的控制作用。近年来,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地诺单抗等靶向药物有效降低了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 局部病灶 骨转移灶 恶性肿瘤骨转移 双膦酸盐类药物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治疗靶点 
早防早治宫颈癌,这个检查能帮您
《康复》2021年第9期I0013-I0013,共1页杨慧娟 
对于每年定期做妇科检查的朋友来说,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恐怕都不会陌生,这是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宫颈疾病筛查手段。其实,早期发现宫颈癌还有一个重要的检查方法——阴道镜。它能深入阴道内部,将图像放大40倍...
关键词:局部病灶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图像放大 宫颈疾病筛查 宫颈癌 微创清除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微波消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1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年第4期552-554,共3页吴婷 甄熙 滕登科 王辉 王洋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是指直径小于1cm、可伴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近年来,PT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新增甲状腺乳头状癌的50%[1]。微波消融(MWA)治疗主要是利用热度效应,对消融病灶进行局部加温治疗,使消融病灶...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凝固性坏死 局部病灶 血管组织 微波消融 局部加温 无淋巴结转移 
同步放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被引量:11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年第16期2772-2774,共3页兰改枝 
在我国,宫颈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局部晚期宫颈癌由于局部病灶较大、手术难度高,至今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 随着近些年放疗及新辅助化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逐渐偏向于选择术前化疗、放疗及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 局部热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局部病灶 新辅助化疗 术前化疗 加热原理 单纯放疗 
脊柱活动性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后脊柱矢状位参数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9年第6期376-376,共1页Massier JRA Ogink PT Schlosser TPC 胡玮(摘译) 马向阳(审校) 
对于脊柱肿瘤患者而言,整块切除重建术(EBR)的目的在于控制局部病灶,阻止病情发展。然而,这一侵入性治疗对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及术后脊柱-骨盆对线会造成重大影响。借助X线片测量脊柱矢状位参数,可以客观分析矢状位脊柱-骨盆对线的异常...
关键词:脊柱活动 脊柱畸形 脊柱肿瘤 局部病灶 再手术率 矢状位 内固定失效 侵入性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被引量:1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3期363-366,共4页刘平 杨韬樾 常磊 徐铧杰 朱俊栋 田野 刘守勇 苗陈岿 秦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531)
目的:初步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0~63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
关键词:转移性肾癌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局部治疗 
声音
《康复》2018年第1期5-5,共1页
【肿瘤骨转移】“治疗骨转移要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统一,全身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肿瘤,同时规范、坚持应用双膦酸盐,抑制骨破坏,促进钙盐沉积,促进骨质修复;局部治疗是针对局部病灶,手段包括局部的放疗、手术等。”
关键词:肿瘤骨转移 声音 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 双膦酸盐 钙盐沉积 骨质修复 局部病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