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

作品数:591被引量:105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新光万昌华曹正汉李宇舟渠敬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哲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郡县制时代——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被引量:11
《文史哲》2011年第1期5-18,共14页李若晖 
秦至清的中国社会虽也曾陵谷沧桑,却与此前的周代迥然有别。秦以后的社会规范为"法",周代的社会规范为"礼"。因此探索秦至清两千年间中国社会结构的锁钥即是周秦之变。礼是以共同意志纳上下于一体来建构国家权力,于是礼法之别即在于强...
关键词:郡县制 社会形态  周秦之变 
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问题——兼与严宾先生商榷
《文史哲》1992年第6期82-89,共8页张金光 
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问题,或从齐襄王实际在位年数、燕国灭亡之年、秦始皇议立帝号与议置郡县、北攻匈奴、南击百越等事来推断,确定六国最后灭亡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其所论证与结论误。《史记·六国年表》以《秦纪》为经编...
关键词:秦始皇 六国 秦王政 司马迁 史记 十三年 十七年 郡县制 百越 睡虎地秦墓竹简 
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问题
《文史哲》1991年第5期15-22,共8页严宾 
学术界一致认定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其灭亡六国的最后一年,即公元前221年。其实,详证有关记载,秦灭六国的年代大可商榷:从齐襄王实际在位年数和秦灭燕之年来推断齐国灭亡的年代,从秦始皇议立帝号、议置郡县、北攻匈奴、南击百越诸举来推...
关键词:秦始皇 六国 史记 司马迁 齐国灭亡 十三年 战国策 百越 公元前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代的郡县制及其演变被引量:21
《文史哲》1986年第5期38-47,共10页韩连琪 
春秋战国时代,地方上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西周以来的采邑制逐渐为郡县制所代替。春秋时,由于世族世官制度还未衰落,晋楚等国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晋、吴并已开始郡的设置,但郡县中的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到战国时...
关键词:左传 春秋战国时代 郡县制度 卿大夫 十三年 封君 十七年 史记 楚国 三十年 
关于西汉前期分封制度的两个问题被引量:1
《文史哲》1979年第5期74-79,共6页侯宜杰 
刘邦原来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后来转化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和建立全国政权后,先后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这些封国几乎相当于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全部土地,汉中央直接控制的实行郡县制的地...
关键词:分封制 刘邦 西汉前期 诸侯 割据势力 郡县制 汉王朝 异姓王 韩信 分裂割据 
从王叔文派的改革看韩柳之争的政治意义
《文史哲》1974年第3期49-57,共9页诸城 
唐朝中期,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一部分官员,在顺宗李诵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春,发动了一次旨在褫夺宦官兵权和裁抑藩镇势力的政治改革运动。由于它触犯了宦官、藩镇和大官僚贵族的根本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拚命抵抗。在革、保双方...
关键词:政治意义 藩镇 政治革新 大地主阶级 郡县制 王鸣盛 秦始皇 儒家 政治思想 分封制 
从战国时期的儒法斗争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被引量:2
《文史哲》1974年第1期69-77,共9页韩连琪 郑欣 
从战国到秦统一,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在这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里,没落的奴隶制继续土崩瓦解,新兴的封建制获得节节胜利,阶级斗争的惊涛骇浪此伏彼起,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和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之间的斗争,也在各个...
关键词:秦始皇 分封制 奴隶主贵族 吕不韦 战国时期 郡县制 奴隶制 儒家 公元前 封建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