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IV作用

作品数:21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杨怡姝温瑞兴王小利董俊兴孙燕荣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病毒学杂志》《药学学报》《中华内科杂志》《传染病信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然化合物抗HIV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4年第6期657-662,共6页李玉杰 徐芙蓉 岳静宇 孟鹏飞 马秀霞 张柳婧 徐立然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205502);河南省重点研发推广专项课题(232102311222);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21JDZX2078,2023ZY2016)。
艾滋病cART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中草药和药用植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来源广泛、结构多样、毒性较低等特点,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本文对生物碱、萜类、香豆素、黄酮类等天然化合物的来源、作用机...
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天然化合物 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广西医学》2022年第22期2669-2673,共5页彭小青 梁辉勇 丁亚 姚静 苏齐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258);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开放课题(2019XK158)。
Ⅰ型干扰素是一类涉及RNA和蛋白质合成、受基因调控、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人类Ⅰ型干扰素包括α干扰素、β干扰素、κ干扰素、ω干扰素、ε干扰素。研究显示,Ⅰ型干扰素具有抗HIV作用,但其抗HIV作用的机制错综复杂,其可诱导机...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Ⅰ型干扰素 综述 
中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应用预防医学》2017年第4期352-355,共4页李霞 刘帅凤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单体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发生等方面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这些方面对中药及中西药治疗...
关键词:单味中药 中西药结合治疗 艾滋病 抗HIV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机体免疫功能 抑制病毒复制 中西药治疗 
替诺福韦在HIV/AIDS患者中的肾毒性被引量:2
《中华内科杂志》2016年第9期737-740,共4页耿陶然 李太生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是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口服吸收后降解成活性物质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再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酯.后者能通过直接竞争性地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
关键词: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HIV/AIDS患者 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肾毒性 FUMARATE 病毒逆转录酶 活性代谢产物 抗HIV作用 
单味中草药有效成分抗HIV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湖南中医杂志》2013年第7期152-153,共2页张敏 王军文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目前发现的HIV有HIV-1和HIV-2,而HIV-1是引起AIDS的主要病原体,国内外研究也主要针对HIV-1。HIV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以免疫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和...
关键词:抗HIV 单味中草药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综述 学术性 
三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S-DABO类衍生物的体外抗HIV作用(英文)
《药学学报》2010年第2期228-234,共7页龙晶 张德华 张高红 饶之坤 王云华 谭兆祥 何严萍 郑永唐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s from NSFC (39970851,30560179);863 Program (2006AA020602);973 Program (2009CB522306);Key Scientificand Technology Projects of China (2008ZX10001-015,2009ZX09501-029);Yunnan (2007BC006,2009BC018);CAS(KSCX1-YW-R-24)
本文对3个新S-DABO类衍合物(RZK-4、RZK-5、RZK-6)的体外抗HIV活性进行了研究。化合物RZK-4、RZK-5和RZK-6在200μg·mL-1的浓度下均能完全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活性。3个化合物对多种细胞均呈现出低毒性,且均在较低浓度下具有抑制HIV-1...
关键词:AIDS HIV-1 逆转录酶 NNRTIS S-DABOs 抗HIV活性 
禹白附提取物抗HIV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中草药》2009年第12期1939-1943,共5页温瑞兴 马洪涛 王晓艳 王霞 杨怡姝 王小利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2007)
目的研究白附子提取物抗HIV-1的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抗HIV-1中药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技术对禹白附进行提取分离,再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细胞病变观察法(CPE)法和MTT法]检验提取物的抗HIV-1作用,并结合作用靶点的研究对提取物的...
关键词:禹白附 抗HIV作用 CPE检测法 p24抗原检测法 作用机制 
新霉素A、B及其衍生物抗HIV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年第4期154-159,共6页顾觉奋 陈丽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故研制高效、低毒的抗HIV药物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新霉素A、B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IV的3个不同途径,包括:(1...
关键词:新霉素A 新霉素B 衍生物 抗HIV 
青龙爪、佛遗果等中药抑制艾滋病毒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第4期355-357,共3页温瑞兴 刘兆梅 杨怡姝 王小利 
北京市教委基金资助项目(KM200410005021)
关键词:艾滋病毒 中药抑制 抗HIV作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医药工作者 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 滋阴补阳 
抗HIV生物化学因子和制剂的最新研究热点
《传染病信息》2006年第5期278-280,共3页王永怡 
1 灵长类的防御素蛋白具有抗HIV作用 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Cole等的研究组在给猴子和低等灵长类动物接种艾滋病病毒(HIV-1)后,发现100d后HIV感染力会自然变弱;还发现在猴子和低等灵长类体内存在“θ防御素蛋白”,...
关键词:抗HIV作用 化学因子 生物 制剂 艾滋病病毒 HIV-1 球蛋白 防御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