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斑病

作品数:86被引量:8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谷守芹董金皋韩建民姜敏张莹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农家参谋》《中国种业》《天津农林科技》《种业导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抗病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优质抗旱抗病玉米新品种——海禾78
《新农业》2015年第7期20-20,共1页张宏 王艳影 
海禾78是辽宁海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以L H36为母本,以LS19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自交选系;父本来源于美国坚秆群体×丹340变异株自交选系。2014年1月23日在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35次会议...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 选系 农作物品种审定 异株 大喇叭口期 组配 晚熟玉米 中抗大斑病 半马齿型 雌穗花丝 
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被引量:6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第11期129-132,共4页浦子钢 
齐齐哈尔市政府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YGG-0805)
结合国内外抗大斑病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并分析了在抗大斑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在维护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玉米抗病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难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抗病育种 玉米大斑病 发展策略 
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的分离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32-35,38,共5页郝敏 韩建民 曹柳青 
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302333)
目的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有效地比较组织或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37Ht1与玉米大斑病菌0号及1号小种构成非亲和性互作与亲和性互作体系,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接种玉米大斑病菌后玉米叶片早期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寻找...
关键词:抗病基因 玉米大斑病 MRNA差异显示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和克隆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被引量:3
《植物病理学报》2005年第5期463-465,共3页谷守芹 范永山 韩建民 董金皋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333)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技术 玉米大斑病菌 基因片段 技术分离 克隆 抗病反应 抗病相关基因 抗病过程 基因表达 互作关系 
两步扩增法在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分离中的应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3-55,68,共4页谷守芹 王海祥 范永山 韩建民 董金皋 
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302333)
对一步扩增法和两步扩增法在DDRT-PCR中的扩增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片段大小都在150~1500bp之间,但条带数量和清晰度不同.一步扩增法得到扩增条带为30~45条,条带较模糊,两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40~60条,条带清...
关键词:玉米 两步扩增法 玉米大斑病 抗病相关基因 
玉米抗大斑病菌基因及其遗传背景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中国农业科学》1996年第3期27-32,共6页朱友林 刘纪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以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Htl、Ht2和HtN等抗病基因以及B37和HZ1等遗传背景与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前后寄主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其同工酶酶谱的关系。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以及它们在病程中的变...
关键词:玉米 大斑病菌 抗病基因 遗传 过氧化物酶 
玉米抗大斑病菌品种特异性抗病蛋白的初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期71-74,共4页余萍 陈盛 张宏 林玉满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和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从玉米抗大斑病菌品种“苏玉四号”叶片中初步鉴定了其特异性抗病蛋白。通过与大斑病菌孢子的孵育实验,确认该特异性蛋白质能与孢子产生吸附,并对孢子的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对兔...
关键词:抗病蛋白质 大斑病菌 玉米 品种 抗病品种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资源抗大斑病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1990年第1期22-22,共1页张丽薇 来永财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总产量居各作物之首。玉米大斑病(Helmin thosporium Turcium)是黑龙江省玉米叶部的一个主要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2—3成,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鉴定玉米资...
关键词:玉米 品种资源 抗病性 鉴定 大斑病 
运用单基因抗性提高“莫A”抗大斑病的能力
《云南农业科技》1989年第2期8-9,共2页张述尧 
保山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隅,玉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和冷凉的山区,气候条件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而且随杂交玉米的推广,病害更为严重。因多雨低温,各地种植的杂交玉米不同程度普遍发生大斑病,一般减产7~14%,每亩减86~172斤。...
关键词:单基因 抗病性 莫A 大斑病 玉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