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意识

作品数:72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书华马燕孟修祥王咏梅孙喜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德与政治: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的起源和特征
《新华文摘》2023年第12期165-165,共1页
杜华在《世界历史》2023年第1期撰文指出,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身处福音派宗教复兴的时代,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其观念和话语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政治话语和抗争意识。
关键词:废奴运动 废奴主义者 抗争意识 宗教复兴 《世界历史》 道德与政治 道德特征 政治话语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女性抗争意识比较——以《灰姑娘》与《叶限》为例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沈欣婕 
《灰姑娘》和《叶限》是两个世界闻名的民间故事,由于故事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携带了不同的地理基因印记,在文本中也显现出迥异的地理特征。文学地理学是批评和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文学地理学这一研究视域为切入点,探究文学...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 女性伦理 《灰姑娘》 《叶限》 
论《约翰·克利斯朵夫》抗争意识的觉醒被引量:1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60-63,共4页王勇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品,他于1915年凭借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更是抗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通过剖析约翰·克利斯朵夫抗争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挖掘罗曼·罗兰...
关键词:《约翰·克利斯朵夫》 抗争意识 英雄主义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年第15期I0010-I0010,共1页王贵勇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回首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五四风雷”唤醒国民的抗争意识,南湖的红船上孕育出伟大的政党,从此掀开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大幕。从“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到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式上“海、...
关键词:学史 百年历程 抗争意识 震天撼地 口号声 明理 南昌起义 南泥湾 
"沉默"的诗性意象——兼论韩龙云诗歌的抗争意识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68-75,143,共9页王延红 
韩国诗人韩龙云1926年出版的《"你"的沉默》诗集洋溢着韩民族之魂,被誉为韩国"抵抗文学"先驱,而"沉默"则成为韩龙云独特的隐喻及象征载体。诗人的"沉默"美学,是其殖民压迫下的生存策略,亦是其抵抗策略和革命话语的投影,也是其反抗殖民...
关键词:沉默 意象 韩龙云 抗争意识 
伟大的同情:《兔与猫》的象征意蕴探究
《文学教育》2020年第19期26-27,共2页肖澳敏 
在《兔与猫》中,鲁迅运用象征手法刻画了几个富有象征意蕴的形象:兔、猫、“我”,他将“伟大的同情”给予受到黑猫残害的兔子一家,让“我”凭着“强烈的正义感”杀死黑猫来为兔子报仇。在看似平常温和的笔法下,鲁迅赋予《兔与猫》在形...
关键词:象征手法 《兔与猫》 生命意识 抗争意识 
黄河文化的五维特质论析被引量:3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3期102-106,共5页苏珊影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主体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征。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大一统的价值追求,形成包容开放的文化气质,其百折不挠的抗争意识、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成为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
关键词:源远流长 大一统 包容开放 抗争意识 和谐共生 
皮兰德娄短篇小说中女性的人生困境及其抗争意识
《文学教育》2020年第10期45-47,共3页安宁 
2018年度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YJS201886;项目名称:《皮兰德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本文通过对《黑披肩》和《长衫》两篇小说中揭示的女性生存处境的解读,进而探析皮兰德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与当时男权文化的冲突,及其现实意义与普世价值.
关键词:皮兰德娄 短篇小说 女性 生存困境 抗争意识 
浅谈李清照作品中的抗争意识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85-87,共3页刘萍 
通过对李清照的写作环境与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李清照的作品普遍存在抗争意识。本文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表达,并详尽阐述其内在联系。作者追逐爱情脚步的同时,对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礼教进行抗争,展示我国古代女性自身拥有的独立思想...
关键词:李清照 抗争意识 作品观念 
论《宁静的热情》的抗争意识
《电影文学》2019年第16期123-125,共3页马丽娟 
以影像完成叙事的电影本身就难以全面、清晰地表现人抽象的心灵,难以准确、深刻地为观众诠释一个人的人格与精神。作为一部传主为诗人且其生平并不煊赫波折的电影,《宁静的热情》所面临的挑战尤为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特伦斯·戴维斯...
关键词:宁静的热情 特伦斯·戴维斯 传记电影 抗争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