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

作品数:572被引量:20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卫国武晓燕陈学文宋泽宇顾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百色学院安徽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代抗倭将领朱先的生平及功业
《嘉兴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29-33,共5页张汉青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2022KYCX010Z);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ZS059)。
明代嘉兴人朱先是嘉靖东南抗倭战场上的一员名将,有“嘉靖战将第一”之美誉。朱先生于嘉靖八年(1529),卒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朱先的出身有私盐贩与中式武举两种说法,考察《苏州卫武职选簿》等文献可知,朱先曾考中武举的可能性较高。...
关键词:明代 抗倭将领 朱先 生平 功业 
明朝东亚地缘政治思想及其在抗倭援朝战争中的体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1期52-55,共4页刘喜涛 宋明哲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朝鲜王朝的‘中华’认同历史演变研究”(17AZS011)。
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源远流长,并且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内外政策具有深远影响。明朝的东亚地缘政治思想是对前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概括为:在“守在四夷”的基础上“时谨备边”,保障边疆的安定,同时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通过羁縻...
关键词:地缘政治 抗倭援朝 守在四夷 中华认同 
明代抗倭题材乐府诗考论
《乐府学》2020年第2期127-153,共27页刘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乐府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7BZW108)阶段性成果。
明代嘉靖朝以后,随着倭寇等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朝廷更加强调礼乐传统的回归,再加上文学复古思潮的兴起,共同促进了乐府诗创作的发展。倭患剧烈的嘉靖到万历年间正是乐府诗创作高峰。今天能看到的明代抗倭题材乐府诗共18题34首,涉及有姓...
关键词:明代 乐府 抗倭 
明代东南地域文化与嘉靖抗倭文学的发生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54-58,共5页邵金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嘉靖时期抗倭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CZW025
明代东南地区浓郁的文学氛围为抗倭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嘉靖时期恶劣的政治环境则造成了大量东南才士的居留,东南地区滨海且河港纵横的地理状况以及重文黜武的人文环境造成了抗倭局势的恶化,并促使了文人与抗倭战事的密切接触,从而...
关键词:东南地区 抗倭战争 抗倭文学 
从瓦氏夫人抗倭探析广西狼兵武术被引量:4
《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68-72,共5页韦晓康 张延庆 胡雪凤 唐曲 黄家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民族文学研究所重点学科.中国神话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161);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壮族土司瓦氏夫人抗击倭寇的武技研究";桂学研究院.协同团队(项目编号:GXYJY20170901)
狼兵制度始于明代,是明代广西土司的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环节。文章以瓦氏夫人抗倭为线索,通过到土司故地实地调研,挖掘狼兵武术,丰富土司文化、壮族文化的研究。
关键词:壮族 瓦氏夫人 抗倭 狼兵 武术 
论明代土家族“土兵”在抗倭斗争中的军事贡献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5-21,141,共7页向轼 莫代山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土归流后武陵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社会治理研究"(14CMZ006);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项目"渝东南土司家族历史研究"(JY2014-001);长江师范学院"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2014XJTD04)
土兵是土司统辖的军事力量,土家族土兵在明代抗倭战争中贡献了大量的兵员,在重要战役的攻坚克难上作用巨大,对抗倭明军武器发展、战阵战法、士气和军队纪律方面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抗倭 土家族土兵 军事贡献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关系研究被引量:2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68-71,共4页刘海超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林武术文化历史流变与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3BTY057)
通过对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的史料分析,还原了隋末唐初、明代少林寺僧参与政治与军事文化的历史事实。"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僧兵抗倭"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少林武术文化的历史记忆,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
关键词:少林 少林武术 十三棍僧救唐王 僧兵抗倭 
明代土家族土兵抗倭的缘起、进程与取胜原因被引量:2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1-6,137,共7页李良品 张芯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历史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11BMZ010)
因明代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劫掠、破坏社会生产的严峻形势,土家族土兵毅然地参加了抗倭战争。土家族土兵在三年多的抗倭战争中,或与广西俍兵共同抗倭,或独立地参加抗倭,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争的正义性、严格的纪律性、战术的精湛性和...
关键词:明代 土家族土兵 抗倭 
李如松之东征及其后裔流寓朝鲜考被引量:5
《人文杂志》2014年第1期78-88,共11页孙卫国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13BZS008)阶段性成果
1592年12月,李如松率领四万六千明军,兵分三路,开赴朝鲜。其士卒分别来自于辽兵、明九边将士和南兵,乃当时明朝最精锐的部队,显示明朝抗倭的决心。在不足两个月内,很快就取得了平壤大捷的战绩,南兵作战尤为英勇。但李如松报功之时,佑护...
关键词:李如松 宋应昌 平壤大捷 碧蹄馆之役 明代抗倭援朝战争 明代中朝关系 
迺贤的一首诗与元代中日关系及其意义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年第5期1-2,共2页杨富有 石海光 
国家社会科学2011年度规划项目(11BZW054)成果
迺贤诗歌《送慈上人归雪窦,追挽浙东完者都元帅四首》之一讴歌的是元代将领抗击倭寇侵扰浙东城市庆元的英雄事迹。从迺贤的生平、作品结集、诗歌涉及的对象等方面看,其真实性毋庸置疑。这说明元代是中日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关键词:迺贤 诗歌 中日关系 抗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