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辩

作品数:891被引量:130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一凡李英健魏曙光黄永健张潆文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抚尘书法遗珍——《延香馆帖》考辩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4年第12期56-58,共3页杜景丽 
《延香馆帖》,是王铎传于后世的、保存完整的三种碑刻汇辑之一。另外两种是享誉书坛的《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这两种刻帖在国内外知者甚众,且经久不衰;而《延香馆帖》却鲜有知者,仅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中州书画社在其出版的《王铎...
关键词:王铎书法 书道 拟山园帖 刻帖 琅华馆帖 延香 知者 20世纪80年代初 
音起寺宇,乐入民间——《洛阳伽蓝记》音乐传播场域之考辩
《黄河之声》2024年第15期88-91,共4页马驰云 高亢 
北魏杨衒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载了当时洛阳城众多佛寺庙宇及其建设与布局等方面的城市地方志,其中不仅蕴含了对洛阳城历史、环境、建筑、人物、风闻等现实内容的叙述,也包含有较为丰富的音乐史料。杨衒之为描述北魏时的洛阳...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 音乐传播 场域 
秦刻石碑、碣形制考辩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6期101-104,共4页曹瑞 王枫皓 
石刻书法是古代书法的一大方面,碑刻书法占据古代书法史半壁江山。因为碑刻文字,是人们在石头上使用特定工具有意识的打磨,是与科技,特定的书法风格等有很大联系,包括对书法风格形成都会有一定的启示。对于碑的起源学术上有从形制上去谈...
关键词:秦刻石   形制 
《非草书》之“赵女”身份考辩
《大学书法》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林治翰 
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说:“草书在东汉时代比较流行。”可见草书从日常实用性书写变为一种审美艺术的同时,也蕴含着东汉士人的精神。而赵壹的《非草书》却对当时草书盛行的现象持批判态度,称草书只小技尔。然今人对于《非草书》的...
关键词:《非草书》 赵壹 赵女善舞 赵飞燕 身份 
王维《辋川图》传绪及真伪考辩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李苏杭 
唐朝诗人王维画作以《辋川图》最负盛名。流传后世的《辋川图》有高、矮两本,这两本描绘的都是春夏之景,同时还有雪景《辋川图》的记载。乾隆帝鉴赏高本《辋川图》后,否定王维画有稿本《辋川图》。但考诸唐宋元明清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乾...
关键词:辋川图 传绪 真伪 考辩 
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考辩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易善炳 
南宋山水画中的“边角之景”在学界的看法不一,明代画家郭纯认为南宋山水画中边角之景与南宋半壁江山有关联不实。学人不能把南宋时期山水画的演变与宋代的政治相联系,南宋出现的小景山水画是由宋人对山水画审美认知产生变化而引起的。...
关键词:小景 边角之景残山 剩水 南宋山水画 
敦煌藏经洞《千字文》考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任杰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有五万余件书法墨迹和拓本被公之于众,其中敦煌《千字文》写本就达到160件。本文把收集到的69件敦煌藏经洞《千字文》写卷,按照年代、书写者、书法风格进行分类考辨,分析论证敦煌《千字文》书写时代、书写...
关键词:千字文 敦煌藏经洞 书法风格 考辩 
“板桥派”考辩
《荣宝斋》2024年第3期126-135,共10页罗加岭 
“板桥派”最初是由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提出。对“板桥派”成员的研究由周积寅、卞孝萱列出名单。两者名单有异同,后者对前者有创新。但两者共同不足是没有涉及现代与当代。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板挢派”的成员做些补充,并分析“板...
关键词:“板桥派” “板桥体” “郑家样” 
西秦腔与秦腔考辩
《西部文艺研究》2023年第5期148-152,共5页王正强 
西秦腔和秦腔,虽系同名,实则异户,前者是宋元甘肃“兰州影”皮影小戏发展的继续,后者则是“弦索”(高腔)流于北部陕西,人歌之为秦腔(昆梆)的一脉传承,二者本属两个不同的独立剧种。但由于名称相似,长期被人们混为一谈甚至视为同体。这...
关键词:秦腔 西秦腔 历史根脉 地域归属 声腔体制 
川北薅草锣鼓音乐形态探析与传承考辩
《乐器》2023年第8期64-67,共4页王艺霖 陈莅菡 
2022年江苏省级实践创新项目“针对川北薅草锣鼓传承与创新的可行性研究”(SJCX22_1244)。
流传于四川省青川县一带的田歌(1)“薅草锣鼓”,是在薅二道包谷草(2)的劳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边打锣鼓、边歌唱的民间音乐形式。2006年5月,“薅草锣鼓”首批入选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其音乐形态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节奏元素“锣...
关键词:川北薅草锣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形态 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