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事业

作品数:119被引量:1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霍巍骈宇骞郭胜强杨立新桑兵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古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路在何方?中国考古技工发展状况的几点思考
《大众考古》2023年第10期63-67,共5页陈超(文/图)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安徽汉代画像及壁画图象艺术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22D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考古技工的组成田野考古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基础,从事田野考古工作的除了专业考古人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考古技工。他们自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最早是由考古工地周边村民(民工)发展而来的,是中国考古事业的重...
关键词:田野考古 中国现代考古学 考古人员 技工 考古学发展 路在何方 考古事业 组成部分 
大庆地区考古事业的回顾与研究被引量:1
《大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124-127,共4页张凤礼 
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庆市考古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和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分别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战国秦汉时期、隋唐时期、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7个阶段,介绍本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关键词:大庆地区 文物遗址 考古学 文化面貌 
《中国考古学:尽到自己的心》简介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年第2期86-86,共1页文农 
《中国考古学:尽到自己的心》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著,故宫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为32开,定价76元。《中国考古学:尽到自己的心》,主要收录张忠培先生任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期间,为中国考古学和考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考古学家 中国 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事业 出版发行 出谋划策 张忠培 
金界壕与金长城 乾隆皇帝的“考古调查”
《大众考古》2017年第1期86-88,共3页马彦明 
现代考古学家常常提到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是北美考古事业的先驱,却很少有人知道比其年长32岁的乾隆皇帝也有过“考古实践”,而且可谓有史记载的调查金界壕与金长城第一人。
关键词:考古调查 乾隆皇帝 长城 考古事业 考古学家 杰斐逊 托马斯 第一人 
张忠培先生的红山观--泥圈套接的制陶技术及其它被引量:1
《南方文物》2016年第2期1-9,共9页田建文 
2013年8月12日,笔者参加了赤峰第八届“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领略了以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的红山文化给当地带来的文化感染力,也是祖先带给今人沉甸甸的福祉。2014年8月5日,笔者的导师、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的八十华诞,学...
关键词:张忠培 制陶技术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圈套 红山文化 考古学家 文化研究 考古事业 
开拓者系列之:王子云——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事业的拓荒者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38-41,共4页本刊编辑部 
王子云先生是20世纪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他在长达40多年的美术考古、考察基础上,开拓了中国美术考古学,推动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崇高地位.一、学贯中西的丰富履历王子云,原名王青露,字子...
关键词:中国美术 20世纪 考古事业 王子 拓荒者 开拓者 美术考古学 师范学校 
梁启超的考古情结
《老友》2013年第8期13-13,共1页唐宝民 
众所周知,梁启超是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实梁启超还非常热心于考古,并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梁启超是最早把西方考古学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来的学者,非常重视遗址的搜寻和挖掘工作。
关键词:考古事业 梁启超 考古学理论 国学大师 国学院 导师 中国 遗址 
文博大家曾昭燏
《文史天地》2011年第9期25-28,共4页梁丽君 
曾昭燏(1909-1964),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考古事业、文物保护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50年代曾流传着一段关于曾昭燏的佳话,一位苏联专家在来...
关键词:文物保护事业 考古学家 文博事业 考古事业 50年代 苏联专家 曾国藩 新中国 
王子云——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事业的拓荒者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0年第6期118-119,共2页蔡昌林 
王子云是20世纪学贯中西的学者之一,由于他持续一生的艰辛努力,在其长达四十多年的美术考古基础上,为系统、全面的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关键词:中国美术 20世纪 考古事业 王子 拓荒者 美术考古学 学术成果 中国现代 
话说中山三器
《老人世界》2010年第5期44-45,共2页张守中 
中山三器铸辉煌 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历史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之所以珍贵,就是囚为它的不可再生。”30多年前,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大墓出上的中山三器——青铜大鼎、方壶、圆壶以其历史文献...
关键词:中山 历史文献价值 中国科学院 考古学家 考古事业 青铜器 河北省 郭沫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