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态

作品数:249被引量:1550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大鹏张本山尉继英赵璇李福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短期增温与秸秆还田量对东北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协同影响
《生态学报》2024年第21期9805-9814,共10页芦怡芳 谢忠雷 高燕 张延 耿学东 梁爱珍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40602008RC);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自然科学基金(YDZJ202101ZYTS011);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20302004NC)。
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已成为提升黑土有机碳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矿化增加,秸秆覆盖还田是否可以弥补因矿化而损失的有机碳量,对应的合理还田量也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
关键词:短期增温 秸秆还田量 土壤有机碳组分 颗粒态有机碳 
黄土高原不同人工林型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积累贡献及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2024年第13期5494-5507,共14页窦艳星 王宝荣 廖娇娇 薛志婧 侯琳 安韶山 张硕新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3-JC-QN-0228);陕西省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23BSHTBZZ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452021018)。
为探究不同人工林型微生物残体碳(Microbial necromass carbon,MNC)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积累贡献及影响因素,在黄土高原选取刺槐林、山杏林、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种人工林0—60 cm土层真菌残体碳(Fungal necromass carbon,FNC)、...
关键词:微生物残体碳 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人工林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对红壤侵蚀地土壤有机碳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生态学报》2018年第13期4861-4868,共8页江淼华 吕茂奎 林伟盛 谢锦升 杨玉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501;31370465);"973"前期项目(2012CB722203);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
为了研究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组成与动态变化,选择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10 a和30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以侵蚀裸地和次生林为对照,应用土壤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cPOC)、...
关键词:颗粒态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碳分配模式 稳定性 
川西亚高山.高山土壤表层有机碳及活性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被引量:36
《生态学报》2013年第18期5858-5864,共7页秦纪洪 王琴 孙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94,408711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SCU22007)资助项目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地带土壤碳被认为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碳库,作为高海拔低温生态系统,土壤碳对土壤暖化的响应可能也更加敏感。该区域亚高山森林一般分布在海拔3200 m以上,上缘接高山树线和灌丛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海拔梯度上...
关键词:亚高山-高山土壤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海拔梯度 土壤暖化 
增氮对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2
《生态学报》2012年第17期5363-5372,共10页郑娇娇 方华军 程淑兰 于贵瑞 张裴雷 徐敏杰 李英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435;41071166;31130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833502;2010CB833501;2012CB41710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RC2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600)资助
土壤有机碳动态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的关键环节,有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组成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至今尚未开展。基于中国科学院海北生态站的大气氮沉降模拟控制实验平台,于2010年5月、7月和9月中旬分别测定不同施...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 颗粒态有机碳 矿质结合态有机碳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 高寒草甸 
鄱阳湖流域泥沙流失及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评估被引量:14
《生态学报》2011年第14期3980-3989,共10页余进祥 郑博福 刘娅菲 刘成林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23B02);全国污染源普查重大专项(WX-Z-07-11)
水土流失是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的主要方式,也是非点源污染评估的重要环节。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所带来的泥沙和吸附态氮磷等营养盐将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而影响着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科学估算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颗粒态氮 颗粒态磷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