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性颗粒物

作品数:14被引量:11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林刚王旗周脉耕薛江丽蔡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抚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公共卫生》更多>>
相关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暴露与儿童哮喘显著关联:基于22篇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年第5期337-344,共8页张娟娟 汪东海 代继宏 
目的定量分析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2.5,PM10)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11月,同时手工检索相...
关键词:可吸入性颗粒物 儿童 哮喘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某大型展馆室内空气检测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第59期170-171,共2页区继军 石同幸 杨轶戬 麦伟鹏 
目的了解某大型展馆室内空气污染状况,为保障馆内人员健康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 2011至2012年对某展会不同区域各随机抽取4个展厅室内空气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9669-1966进行检...
关键词:甲醛 可吸入性颗粒物 室内空气 
北京市大气可吸入性颗粒物污染对居民死亡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7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第5期447-451,共5页薛江丽 王旗 蔡玥 周脉耕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3A10)
目的探讨北京市大气PM10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短期影响。方法2005-2009年北京市居民死亡数据来自中国CDC公其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同期北京市大气PM10、SO2和NO2的日平均浓度数据分别来自北...
关键词: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模型 统计学 时间序列分析 广义相加模型 
遥感影像反演区域能见度及其与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一致性研究被引量:14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李旭文 牛志春 王经顺 丁铭 姜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软件研究"项目/"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应用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课题/"太湖区域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及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示范"专题基金资助项目(2008BAC34B07-01)
简述了基于"暗"像元和波段反射率比值关系的遥感反演区域能见度的原理和算法流程,以2010年获取的11景WRS 119/038幅江苏省太湖流域Landsat-7 ETM影像为数据源,在FLAASH大气校正软件中,开展了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区域能见度信息提取试验,...
关键词:灰霾 遥感 能见度 反演 空气质量 可吸入性颗粒物 
分光光度法研究可吸入性颗粒物的吸收特性被引量:2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第1期221-224,共4页李丰果 杨冠玲 何振江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3A3040303);广州市环保局的项目(穗计国[1999]31号)
探讨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研究采样在滤膜上的粗颗粒(PM10-2.5)和细颗粒(PM2.5)的光学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细颗粒质量虽小,但对光的吸收比粗颗粒贡献大,而粗颗粒对某些波长的光吸收特征非常明显.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可吸入颗粒物 吸收特性 
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中国卫生统计》2006年第3期286-286,共1页宋立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 城市大气污染 小学生 可吸入性颗粒物 抚顺市 大气颗粒物 烟尘污染 大型企业 发病情况 小学校 
抚顺大气悬浮颗粒物、PAHs和NPAHs污染调查被引量:9
《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第5期604-606,共3页林刚 孙贵范 田村宪治 唐宁 宋丽 翟伟 
目的 了解抚顺大气悬浮颗粒污染物,特别是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 )、细颗粒物(PM2 5)和超细颗粒物(PM1 0 )、多环芳烃(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浓度、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抚顺市内距同一污染源下风侧不同距离的3所小学...
关键词:大气悬浮颗粒物 可吸入性颗粒物 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硝基多环芳烃 
自由基与可吸入性颗粒物的致病机制被引量:2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年第1期9-13,共5页王春 宋伟民 
可吸入性颗粒物因粒径小易进入人体呼吸道而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关 ,但作用机制一直不清楚。随着自由基研究的进展 ,研究者试图从自由基角度去阐述颗粒物的致病机制。本文就这方面...
关键词:可吸入性颗粒物 自由基 致病机制 
气温、气湿对空气中可吸入性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年第1期66-67,共2页林文宝 
关键词:气温 气湿 空气检测 可吸入性颗粒物浓度 室内空气 
广州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化学元素组成特征被引量:29
《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第4期1-5,共5页陈旸 邢琪 陆春霞 王宇骏 陈能坚 刘振彬 
用安德森双道采样器、Teflon膜采集细颗粒物(PM2.5,Φ<2.5μm)和粗颗粒物(PM2.5~10,2.5≤Φ≤10μm),按时间分布均匀原则选取20个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分析了细、粗...
关键词:细颗粒物 粗颗粒物 化学元素 空气污染 组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