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状臂尾轮虫

作品数:20被引量:12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唐学玺冯蕾席贻龙王进河刘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东营职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水生生物学报》《安徽农业科学》《黑龙江水产》《生命科学仪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温度对不同轮虫种群增长与繁殖的影响
《渔业致富指南》2019年第13期60-62,共3页杨翼羽 
轮虫(rotifer),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轮虫纲(Rotifera或Rotaria),近2000种微小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其中袋形动物门包含担轮动物门。轮虫因它有初生体腔,新的分类系统把它归入原腔动物门(Aschelminthes)。常见的有旋轮属(philodina)...
关键词:产卵量 种群增长率 混交雌体 壶状臂尾轮虫 开口饵料 种群密度 种群生长 生长繁殖 
壶状臂尾轮虫高效培养技术被引量:2
《水产科技情报》2009年第5期242-244,248,共4页张清靖 朱华 赵萌 贾成霞 刘盼 秦洁 
北京市农委项目(20080112);北京市科委公益院所改革与发展基金项目
详细介绍了壶状臂尾轮虫的高效培养技术,包括轮虫种(或卵)的分离和保存,培养容器的选择与消毒,培养用水的准备,轮虫的接种,单胞藻和鲜酵母的投喂,培养温度的控制,光照和通风,轮虫密度的日常检测,轮虫的扩大培养和营养强化,采收方法等。
关键词:壶状臂尾轮虫 生物饵料 培养技术 单胞藻 
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第4期345-348,354,共5页王进河 冯蕾 唐学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258;40506028);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03BS1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5037237);东营职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BJ0602)
运用群体累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雌体抱卵率和种群增殖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表明,在本实验辐射强度(20μW/cm2)...
关键词:UV-B辐射 壶状臂尾轮虫 种群数量 雌体携卵率 种群增殖率 
壶状臂尾轮虫摄食生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第4期349-354,共6页冯蕾 王进河 唐学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70258;40506028);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03BS1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5037237);东营职业学院科研基金(KJ0804)
研究了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在不同的温度、盐度、饵料种类、pH和光照条件下滤水率(F)和摄食率(G)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温度对壶状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影响(P〈0.05)。壶状臂尾轮虫摄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
关键词:壶状臂尾轮虫 摄食生态 摄食 滤水率 摄食率 
不同微藻对壶状臂尾轮虫生长及摄食量的影响被引量:3
《内陆水产》2008年第12期54-57,共4页刘文娟 邹宁 孙东红 
在不同培养条件(自然、黑暗)下,利用不同的微藻(小球藻、转基因金属硫蛋白聚球藻、衣藻、水华鱼腥藻)作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的饵料,探讨轮虫的摄食情况,并比较不同形态的微藻对轮虫的投喂效果。结果表明轮虫投入到藻液中,在...
关键词:轮虫 小球藻 转金属硫蛋白聚球藻 衣藻 鱼腥藻 摄食量 
食物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29期12725-12726,12728,共3页卢文轩 杨坤 张静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200675)
[目的]为淡水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个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对壶状臂尾轮虫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净生殖率以及全部后代的混交雌体百分率等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食物浓度对壶状臂尾轮虫胚胎发...
关键词:食物浓度 壶状臂尾轮虫 生活史 
红臂尾轮虫和壶状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比较被引量:9
《生态学报》2008年第12期5957-5963,共7页胡存兵 席贻龙 陶李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99341);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4043050);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2004sys003);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以浓度为3.0×106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食物,在18、23、28℃和33℃下,对分类存疑种类红臂尾轮虫(Brachionus rubens)和壶状臂尾轮虫(B.urceolaris)的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
关键词:红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温度 生活史特征 
pH与氨的交互作用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olaris)种群增长、繁殖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6
《生态学报》2008年第10期4815-4822,共8页张舒 牛翠娟 殷旭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309)~~
观测了pH7—10之间(间隔1)与非离子氨氮(NH3-N)浓度分别为0.5、1、2、5mgNH3-N/L和10mg NH3-N/L水质条件下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olaris)种群的增长、繁殖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在没有NH3-N存在的情况下,轮虫在pH7—10...
关键词:壶状臂尾轮虫 PH 氨氮 种群增长 繁殖 存活 
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培养滤液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形态和多聚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生态学报》2008年第4期1857-1863,共7页杨州 孔繁翔 史小丽 张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404,3040006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2CB4123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7743)~~
分离自太湖的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Linnaeus))按1000 ind.L-1的密度置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中培养24h后,用孔径0.10μm的微孔滤膜抽滤,得到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将壶状臂尾轮虫培养滤液以20%的比例添加到纯...
关键词: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Linnaeus) 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形态变化 群聚体形成 生长率 胞外多聚糖 
淡水壶状臂尾轮虫的培养技术
《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第12期49-51,共3页刘文娟 邹宁 刘杰 梁妍 潘曰磊 
壶状臂尾轮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本文就目前轮虫养殖的情况,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轮虫培养方式,并综述了高效培养轮虫的措施。
关键词:壶状臂尾轮虫 轮虫培养 轮虫的培养方式 轮虫高效培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