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

作品数:755被引量:1024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蒲若茜张子清范茗吴冰赵文书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被引量:5
《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蒲若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X一代’亚裔美国诗歌研究”(项目号17WW009)的阶段性成果。
纵观西方思想史上对于共同体的定义与诠释,可以看到其由共善、普爱、有序、和谐的“有机体”的建构到对“无效的共同体”的质疑和解构——这与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具有相似性。170多年来,华裔美国文学的共同体书写走过了从家庭...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共同体 杂糅 和合共生 
从文化性到文学性——符号学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06-114,共9页许双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281)。
亚/华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存在重视文学外部而忽视文学本体研究,侧重社会和文化批评而缺少文学审美和形式分析的倾向。批评范式的单一化和集中化不仅不利于亚/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而且无法充分体现亚/华裔美国文学作为文学的价值。...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批评 文学审美 符号学 
水仙花小说中的中国文化书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21-127,共7页龙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XWW006)“入典华裔美国作家作品的中国影响研究”;重庆工商大学校内科研重点项目(1951003)“二十一世纪华裔作家水仙花研究”。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创者,水仙花的生平和创作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近三十年来,学界对水仙花作品的发现和重新发现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对水仙花的研究。这些发现表明水仙花的作品有着广泛的主题,其中中国文化的书写尤为突出。...
关键词:水仙花 中国文化 华裔美国文学 
“一带一路”背景下华裔美国新移民英语文学的中国形象书写被引量: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543-547,共5页王娟 孙妮 
201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681);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WW050);安徽新华学院质量工程教改项目(2015jgkcx06)
以华裔美国"新移民文学"代表作家的英语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新移民英语文本中的中国故事与中国情怀,展现当代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民精神风貌与民族特质,从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开放、和平、共享"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一带一路” 美国新移民文学 国家形象 “中国文化走出去” 
“华人的美国梦”的叙事与美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兼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府对华侨的宣传政策被引量:6
《美国研究》2017年第2期119-141,共23页翟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冷战前期美国对华宣传与文化外交研究(1949~1972)>(15BSS023);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美国对外宣传与文化外交史史料整理与研究综述>(SZ201510028013)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美苏冷战对峙局势趋于缓和,以及美国对东南亚华人的政策发生转变,同时也是为了回应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美国国家形象的宣传政策及宣传活动集中地体现在华裔美国人实现"美国梦"这一主...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冷战 宣传 国家形象“美国梦”华裔美国人 
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人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嬗变——以《望岩》和《莫娜在希望之乡》为例被引量:14
《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53-61,共9页苏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项目批号:13&ZD128】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望岩》以及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分别描述了美国华人杰克和莫娜对伦理身份的探寻与选择过程。杰克处于美国政府对华人实施"坦白计划"的背景下,经历了伦理身份错位、缺失到找寻和确定的历程,最...
关键词:伍慧明 任碧莲 《望岩》 《莫娜在希望之乡》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华裔美国文学中地方意识与全球意识共存的“全球地方”生态思想研究被引量:1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宋秀葵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地方,空间与生存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生态美学思想研究”(14YJAZH067)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3BZZ006)
华裔美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文明精神要旨的"世界性的现代人"形象,善于运用双重地方特色语言、中西元素混搭、中西文化相互移植与变形等更具包容性的跨界的叙事策略,这逐渐成为融合中西、体现地方意识与全球意...
关键词:地方意识和全球意识共存 华裔美国文学 “世界性的现代人”身份诉求 跨界的叙事策略 
《甘加丁之路》的性别政治与人物叙事策略被引量:6
《当代外国文学》2014年第3期62-72,共11页董晓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叙事学研究"(编号:13CWW0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华裔美国文学的叙事空间研究"(编号:DL13BCX02)和"赵健秀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研究"(编号:DL12BC12)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代后种族主义文化语境之下,种族问题往往包含着性别隐喻。赵健秀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甘加丁之路》一以贯之将性别身份作为种族和政治抗议的手段。在小说中,赵健秀探讨了华裔美国男性在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语域中面对的性属焦虑,进而...
关键词:《甘加丁之路》 华裔美国男性气质 修辞性叙事 性别政治 
“新生代”华裔美国导演电影研究被引量:7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4-53,共10页崔军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青年项目"欧美移民电影研究(2000-2012)"(13CB097);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世纪‘新生代’华裔美国导演电影研究"(2012-QN-050)阶段性成果
"新生代"美国华裔导演的电影创作聚焦于青年一代华人移民的现实生存和"文化身份",既表现他们对于美国社会的批判性认同,也表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质疑、探寻和期待。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年轻有为、敢作敢为的白领华人形象,他们在某...
关键词:“新生代”华裔导演 文化身份 批判性认同 类型片 
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历史再现被引量: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9-16,共8页蒲若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批准号:09CWWW00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理论问题探析》(批准号:07K04)
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无史”或历史被扭曲的窘境,他们在美国艰苦奋斗,勉力生存的族裔经验,往往消弭在美国WASP主流的宏大历史话语之中。以赵健秀、徐忠雄、汤亭亭、谭恩美等为首的华裔美国作家在...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历史 再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