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

作品数:753被引量:102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蒲若茜张子清范茗吴冰赵文书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方法的“科幻”:以华裔美国科幻文学为中心
《华文文学》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孙蕾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成果“美国华裔科幻文学研究”(2024SK022)。
面对华裔美国文学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影响下与主流文学趋于同质化的困境,本文提出将华裔美国科幻文学从认识论层面作为一种方法,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提供一种质疑和挑战的新视角。鉴于苏恩文的科幻诗学的“认知疏离理论”与詹姆逊的科幻...
关键词:华裔美国科幻文学 认知疏离 审美重构 政治批评 
在自己的道路上成长:《小小小小的火》的旅行叙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114-118,共5页刘抒悦 田俊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旅行文学史”(项目编号:22&ZD28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旅行文学史”(项目编号:22BWW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华裔美国文坛新星伍绮诗在《小小小小的火》中展现了三位女性在旅途中的成长,探讨了母性情感、亚裔歧视、美国民族意识和优绩主义偏见等议题。本文聚焦小说中的华裔单身母亲、流浪艺术家、白人中产精英,指出女性旅行书写凭借不稳定因素...
关键词:《小小小小的火》 华裔美国文学 旅行叙事 成长 
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回忆录中的“真实”
《当代外语研究》2024年第5期188-198,共11页张欣 
浙江省哲社科规划课题“比较诗学视域下华裔美国作家生命书写研究(1976~2021)”(编号23NDJC209YB);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1世纪亚裔美国作家生命书写研究”(编号GD24CWW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汤亭亭、林玉玲与谭恩美是三位颇具代表性的当代华裔美国作家。20世纪末以来,她们先后出版回忆录。与回忆录传统的“事实真实”相比,汤亭亭借由虚构与想象展现具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诗化真实”;林玉玲的学术回忆录尝试以“个人真实”...
关键词:华裔美国作家 回忆录 真实 汤亭亭 林玉玲 谭恩美 
文化翻译视角下华裔美国小说《望岩》中文译本翻译策略及方法
《中外文化交流》2024年第7期158-160,共3页姜秋瑾 
《望岩》作为伍慧明展现华裔故事的又一杰作,其中文译本由资深译者陆薇精心翻译并出版。陆薇译本以清新流畅的风格和精准的用词,有效地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华裔美国文学及其历史的重要窗口。本研究基于...
关键词:《望岩》:陆薇译本 文化翻译 翻译策略 
论华裔美国小说《女勇士》的出版价值和出版意义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45-147,共3页罗虹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自1976年发表后,荣获美国多项全国性文学奖,并且先后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并出版发行于世界各地。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为创作源泉,描绘了身处两种文化中的华裔美国人为寻求自身定位和价值的心路...
关键词:《女勇士》 华裔美国小说 出版价值 出版意义 文学 
陈郁如:为儿童书写独特的世界
《今日中国》2024年第6期63-65,共3页杨宁 次拉 
陈郁如是美国华裔儿童读物作家,作品多以华人或华裔美国人为主角,探讨文化、创造性思维和身份认同的话题,曾获得2022年凯迪克金奖、纽伯瑞银奖双料大奖。儿童读物是儿童教育中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书籍,儿童了解这个世...
关键词:儿童读物 儿童教育 多元视角 华裔美国人 美国华裔 文化交汇 创造性思维 身份认同 
混杂性理论下赵健秀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品位·经典》2024年第9期24-26,40,共4页宁双双 董晓烨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提倡突破美国霸权主义男性话语赋予的华裔男性的弱势地位,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赵健秀探讨了美国华裔男性的混杂文化身份焦虑与男性形象危机,进而采用语言混杂、价值观混杂与英雄传统...
关键词:赵健秀 华裔美国男性形象 混杂性 
红色影视资源融入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抗战书写与华裔美国文学集体创伤记忆为例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孙悦 
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双一流’视阈下天津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度建设研究——制约因素及对策”(JYDY-20192022);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科研项目“‘新文科’视阈下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教材深度建设研究”。
从另类书写与抗战历史再现、抗战苦难叙事与集体创伤记忆、身份认同与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入手,通过文本细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语言表达与融媒体教学相结合,带领学生回顾人类历史惨案,引导其加深对南京大屠杀屈辱历史和日军滔天罪行深入了...
关键词:红色影视资源 课程思政 教学案例设计 华裔美国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以《典型的美国佬》为例
《普洱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曾奕晖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以其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以及“典型美国人”的重新定义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此,借助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及杂糅理论,试图就《典型的美国佬...
关键词:《典型的美国佬》 华裔美国人 第三空间 杂糅 身份建构 
《接骨师之女》:女性生命的代际书写
《当代外国文学》2023年第4期12-19,共8页黄旭 朱骅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21&ZD282)的阶段性成果。
《接骨师之女》拓展了谭恩美的母女关系主题,讲述了女性生命的代际冲突与跨国延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多采用女性主义分析,缺乏生命写作角度的研究。就本部作品而言,血缘纽带、共同记忆是代际溯根书写的动机,讲故事的哺育方...
关键词: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生命写作 华裔美国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