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方言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吕延蔡跃兰徐奋奋李清华余延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池州学院学报》《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怀宁方言高洪片与石牌片的语音比较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71-75,共5页徐奋奋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怀宁方言语音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752);“现代汉语诗歌虚词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840)。
怀宁方言隶属赣方言怀岳片,其内部又可分为石牌小片和高洪小片,两片方言的语音涵盖了赣方言和江淮官话的诸多典型特征,并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角度,探究了两片方言的异同,得出两地方言相同点多于不同点,与江淮官话...
关键词:怀宁方言 赣语 怀岳片 江淮官话 
怀宁方言高洪片单字调实验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93-100,140,共9页徐奋奋 夏强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怀宁方言语音比较研究”(SK2018A0752);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诗歌虚词研究”(SK2019A0840)。
实验研究采用技术手段可以精确、迅速地测量声调,其所采用的定量方法与传统方言研究中的定性法互为补充。在怀宁方言高洪片单字调研究中,利用praat等软件分析发音人的声调曲线,提取基频数据,并使用对数z-score(LZ)法进行归一处理,最终...
关键词:怀宁方言 高洪片 单字调 实验研究 
怀宁方言中的“得~”结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年第11期123-124,共2页程朝 
"得~"结构词在现代汉语和各地方言中都很常见,例如现代汉语中"得了""得令""得到"等,在北京话中也会有"得嘞"这样的表达。怀宁方言中也有很多"得~"结构的表达,它们有不同的构词特点,表示不同的意思。文章拟从"得了""得着""得很/死"的结...
关键词:得了 得着 得很/死 意义指向 
安徽怀宁方言特殊比较句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第12期58-59,共2页陈超 
怀宁方言“似”字句包括多种格式,所表达的语义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一特殊比较句式穷尽罗列,并与普通话的某些句式相比较,以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特殊句式做出详尽解释。
关键词:比较句 “似”字句 “如似”句 
怀宁方言的归属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吕延 
安徽省青年科研资助基金(2005JQW071)
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除了要参照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还必须考虑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当地人的认同感等其他重要因素。研究过渡区方言的归属,应在结合社会历史、当地人认同感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方言调查点和方言归属的依据,从...
关键词:江淮官话 赣语 怀宁方言 归属 
简论安徽怀宁方言中的“兀”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年第12期71-72,共2页蔡跃兰 
"兀"字在现代汉语方言里广泛存在,它的用法和意义也非常丰富。本文只从安徽怀宁方言现有语料来探究和总结它的用法和意义。方言里用于远指的,只用"兀"或"兀"的复合词,并且它与普通话里"那、那里"的语法功能几乎是一样的。
关键词: 怀宁方言 语法 
怀宁方言高洪片单音节声调实验研究被引量:1
《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74-75,共2页余延琳 
运用传统的听音、辨音的方法研究方言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实验手段对怀宁方言高洪片的单音节声调进行研究,得到高洪片单音节声调的调类和调值为:阴平41,阳平35,上声325,阴去52,阳去32,入声45。
关键词:怀宁方言 高洪片 声调 实验研究 
怀宁县方言的几个语法特点被引量:1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77-79,共3页吕延 
安徽省青年科研资助基金(2005JQW071)
关于怀宁县方言的归属,目前国内语言学界看法不完全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属于赣方言。怀宁县方言有几个典型的语法特点,这些语法特征多是江淮官话所特有的。因此,单从语法角度看,怀宁县方言应该归属于江淮官话。
关键词:怀宁方言 江淮官话 双宾语 反复问句 比较句 
怀宁方言的动词词尾“着”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40-142,共3页汪小玲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关键词:怀宁方言 动词词尾 “着” 完成 补语 趋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