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

作品数:1529被引量:14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丕杰范志红张志学高育红王国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父母必读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生气,也许不是坏事!
《父母必读》2019年第11期106-107,共2页刘丹 
关于孩子生气这件事,也许我们该更新或者说是颠覆一下看待它的理念:会生气,意味着孩子有能力去抗议自己的处境了;孩子生气时父母学会'隐身',也许能帮助孩子独自体验一次情绪从爆发到平复的全过程。
关键词:大道理 
你很紧张?这不是坏事!
《父母必读》2004年第5期64-66,共1页MarieTouze 余乔乔 
紧张是我们的肌体面对外部刺激时所做出的一个反应。假如我们对刺激不再做出反应,那倒是令人担忧了!
写给孩子的日记
《父母必读》1996年第7期21-21,共1页郭君 
11月28日刚才她们娘俩又生气了,为什么呢? 她妈说,郭亦闻自己干事磨磨蹭蹭,可老是催妈妈。她妈早晨上班前也爱起急,一催就受不了,于是就生气。妈妈一骂,孩子也得生气。有时候,妈妈不生气,郭亦闻也爱起急。她曾经告诉我,她早晨就爱起急...
关键词:纪律性 迟到 交朋友 父母 干事 坏事 上班 肯定 日记 说明 
儿童害怕不一定就是坏事
《父母必读》1992年第9期40-40,共1页金星明 
儿童在健康成长中,常出现害怕的现象,一提起害怕,家长立即认为是孩子的弱点,其实不然。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害怕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用逃避性行为表现自己内在的心理状况。所谓逃避性行为即说话、面部表情的改变,医学上还可以通过心...
关键词:惊吓反应 行为学 面部表情 躯体伤害 行为治疗 儿童成长 初生牛犊 系统脱敏 危险情境 出生后 
父母离婚对孩子未必是坏事
《父母必读》1990年第6期30-31,共2页寒露 
读了今年第一期上《父母离婚——孩子承受折磨》一文,我们很有同感。如何保护破裂家庭的孩子,使他们能健康成长,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社会问题。作者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是可贵的,但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却有些消极,因为问题还有另...
关键词:感情破裂 社会问题 心灵创伤 夫妻感情 主色 成人生活 父母离异 社会环境 感受生活 心理紊乱 
自古英雄多磨难——孩子遇到挫折未必总是坏事
《父母必读》1990年第5期15-15,共1页吴克求 
姥姥、奶奶去学校替代外孙、孙女洒扫、洗抹,父母给子女抄写生字、做习题之类的事毕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舍弃。但是,为新的一代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种种优越条件,让他们"万事如意",免受一切挫折,却是众多长辈的普遍目标。不少...
关键词:内在压力 过度紧张 心理负荷 人生经验 贝特尔海姆 教养方式 外部行为 瑞士心理学家 精神氛围 坚毅不拔 
孩子间的争吵或许不是坏事
《父母必读》1990年第2期30-30,共1页刘俐敏 
一般地来说,"争吵"这两个字是讨父母之嫌的。因为,"争吵"招惹的尽是麻烦、所以,孩子们的争吵通常是以受训斥甚至挨揍而告终。其实,如果成人善于引导,孩子之间的争吵往往可以促使和帮助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当孩子们发生争吵时,成人应...
关键词:同伴关系 修改自己 练习过程 行为态度 心理现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