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田方式

作品数:387被引量:3015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莹莹王宇先高盼杨慧莹刘玉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林省中部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出苗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8期6-8,共3页李瑞平 罗洋 郑洪兵 王浩 刘武仁 郑金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2018YFD0300202);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编号:201503116-05);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0301069NY、20200402011NC)。
为科学评价吉林省中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技术效果,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灭茬起垄(CK)为对照,设置秸秆深翻还田、秸秆碎混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3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出苗率、生育进程、苗期株高和单株干物...
关键词:秸秆还田 玉米 出苗率 生长发育 
干旱绿洲灌区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对绿肥还田利用方式的响应被引量:24
《草业学报》2020年第8期93-103,共11页吕汉强 于爱忠 王玉珑 苏向向 吕奕彤 柴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2-G-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35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5-3)资助。
针对干旱绿洲灌区小麦与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麦后复种绿肥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翻压、地表覆盖免耕、地...
关键词:绿肥 还田方式 玉米 氮素吸收利用 
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对绿肥还田方式的响应被引量:19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年第5期671-679,共9页吕汉强 于爱忠 柴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2-G-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135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03125-3)资助。
针对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光热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于2017-2019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后复种绿肥的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 绿肥利用方式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特征 
不同还田量及还田方式下稻秸淋洗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山东农业科学》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赵亚慧 王宁 于建光 豆利岭 刘满强 焦加国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08)
连年稻秸还田易对小麦产生化感作用,为探索能减缓化感负效应并适宜小麦生长的秸秆还田方式和秸秆还田量,试验以宁麦13为材料,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4.5、9、18 t/hm^2)、不同还田方式(混施和表施处理)及覆盖稻秸后模拟降水(秸秆淋洗)对小...
关键词:秸秆还田 稻秸 淋洗 小麦 苗期 生长发育 
秸秆还田方式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1期128-132,共5页徐莹莹 王俊河 刘玉涛 王宇先 高盼 杨慧莹 钱春荣 葛选良 樊景胜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编号:201503116-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编号:2016YFD0700301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0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2017SJ034)
以秸秆不还田作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还田(SCR)、秸秆旋耕还田(SPR)和秸秆深翻还田(SDPR)3种还田方式,研究不同还田方式对黑龙江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SCR处理的根条数、根长、根干质量均...
关键词:秸秆还田 半干旱区 春玉米 生长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方式和数量对棕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343-351,共9页叶超 张昀 燕香梅 佟忠勇 张广才 高晓丹 李少博 张雅楠 李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1230);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3118-10);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11265)资助
【目的】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和数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设计大田小区试验,采用玉米秸秆半量和全量还田、直接和腐熟还田处理,研究了春玉米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
关键词:秸秆直还 秸秆腐熟还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 土壤有机碳惰性指数 
秸秆还田方式与灌溉量对土壤碳水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年第6期108-112,共5页高天平 张春 刘文涛 安振 宁堂原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05);山东省2017年度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
通过防雨棚控水栽培池微区试验,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水分条件对土壤碳水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两种秸秆还田方式:秸秆地面覆盖起微垄(沟垄高12~15cm,垄作,R)和秸秆粉碎掺混土壤后平作(平作,F);3种花后水分灌溉处理:田间持...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 灌溉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含水量 玉米产量 
绿洲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被引量:1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年第3期139-148,共10页殷文 郭瑶 陈桂平 冯福学 赵财 于爱忠 樊志龙 胡发龙 柴强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201503125-3);甘肃农业大学人才专项经费(2017RCZX-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2B0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甘肃干旱灌区,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NTSS: 25~30 cm 高茬收割立茬免耕;NTS: 25~30 cm高茬秸秆覆盖免耕;TIS: 25~30 cm 高茬秸秆深翻耕;CT:传统不留茬深翻耕—对照)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的...
关键词:免耕 秸秆还田 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绿洲农田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2
《作物杂志》2019年第2期122-127,共6页张宇飞 刘立志 马昱萱 王晓纯 戴建军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3119-06-01)
通过探究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及钾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为制定玉米秸秆还田配套的合理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合众11为试验材料,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玉米产量 钾素积累 钾素转运 
干旱内陆灌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小麦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被引量:28
《中国农业科学》2019年第7期1247-1259,共13页殷文 柴强 胡发龙 樊志龙 范虹 于爱忠 赵财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5-3);甘肃农业大学人才专项经费(2017RCZX-02)
【目的】针对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干旱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传统翻耕产量不稳定及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旨在优化耕作措施,提高干旱内陆灌区农田的水分利用率。【方法】2014—2016年,...
关键词: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耗水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春小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