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田方式

作品数:379被引量:2993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莹莹王宇先高盼杨慧莹刘玉涛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节肥潜力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5年第2期404-411,共8页刘熙明 袁静超 梁尧 刘剑钊 任军 高强 冯国忠 蔡红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500702);吉林省发改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2022C032);吉林省人社厅创新创业人才资助任务(2022ZY08)。
本研究通过在黑土区设置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双因素秸秆腐解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影响下秸秆腐解特征与养分释放动态,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地点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典型黑土区,设置尼龙网袋法模拟覆盖(Straw mulch...
关键词:还田方式 还田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秸秆还田方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及养分淋失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2025年第3期70-76,共7页陈玉妮 盛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902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J30602)。
【目的】为改善红壤土结构性质和水肥保持能力,保障和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以不进行秸秆还田的空白试验为对照,研究碎秸秆、秸秆粉末和秸秆灰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南方红壤理化性质及养分淋失的影响。【结果】...
关键词:红壤 秸秆还田 团聚体稳定性 养分淋溶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2025年第3期172-182,共11页米洋辰 赵政 王呈玉 闫丽娜 冯秋苹 刘淑霞 刘世杰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0101100JC)。
为选择有效的秸秆还田方式,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变化。设置常规耕作(CK)、秸秆翻埋(SO)、秸秆轮耕还田(SR)、秸秆碎混还田(SCM)、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留高茬还田(HSR)、...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黑钙土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高盼 王宇先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ZKYF2024-1-B004)。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7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照(CK,无秸秆还田)、FG(秸秆覆盖还田)、FM(秸秆翻埋还田)和FH(秸秆碎混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富里酸含量及结构特征进...
关键词:半干旱区 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富里酸 荧光结构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不同深度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8期100-110,共11页陈佳琦 郭炜 王楠楠 李玉梅 王伟 高中超 孙冬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500305,2022YFD1500704)。
为研究秸秆还田措施对东北草甸土团聚体尺度土壤有机碳(SOC)形态分布特征对的影响,利用已进行5a的包括免耕(NT)、浅翻20 cm(ST)、深翻35 cm(D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秸秆浅翻还田20 cm(STS)、秸秆深翻还田35 cm(DTS)田间定位试验,采用...
关键词: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形态 闭蓄态 矿物结合态 
辣椒秸秆原位还田方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2024年第6期94-105,共12页薛国萍 杜金伟 白红梅 吴慧玲 李茂营 姜伟 刘景秀 杨贤举 宋庆成 郇志荣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2YFDZ0052,2023KJHZ003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转移转化资金项目(2024TG10)。
【目的】探究辣椒秸秆不同原位还田方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辣椒秸秆为试验材料,设置不还田(CK)、秸秆原位还田(C1)、秸秆原位还田+秸秆腐熟菌剂(C2)、秸秆原位还田+石灰氮(C3)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 ...
关键词:辣椒秸秆 原位还田 土壤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4年第10期95-104,共10页李泽毅 马玉洁 付鑫 彭正萍 李旭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2207404);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26402D);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1300)。
为探究华北平原麦玉轮作区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管理下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分析秸秆旋耕还田(RT)和深翻还田(DT)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和180 kg...
关键词:还田方式 施氮量 秸秆腐解 土壤有机碳 小麦产量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吸附草甘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24年第5期629-637,共9页谭渝 刘红林 于水莲 李松岩 邓翠雯 黄应平 田海林 刘慧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72073,22206108)。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通过自然焚烧和隔氧热解的方式制备玉米秸秆草木灰(CSA)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SB),将其按质量分数1%添加至土壤(S)中制成S-CSA和S-CSB。研究了吸附剂(S、S-CSA和S-CSB)对草甘膦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机理。结果...
关键词:草甘膦 秸秆还田 草木灰 生物炭 吸附 
高寒黑土区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马铃薯营养成分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2024年第19期8-12,共5页李濛池 韩伟 刘雅萍 李学敏 黄修梅 惠霖 赵玉平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2YFDZ0010);内蒙古自治区育种联合攻关项目(YZ2023006);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及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资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结转项目(21326320D)。
为寻找在高寒黑土区,对马铃薯营养成分与产量适宜的耕作方式,以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深翻+秸秆还田(PS)、深松+秸秆还田(SS)、旋耕+秸秆还田(RS)、常规耕作(CK),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的马铃薯淀粉、蛋白质...
关键词:马铃薯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营养成分 产量 高寒黑土区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砂姜黑土收缩特征的影响
《土壤》2024年第5期1084-1090,共7页穆青 夏淑媛 李庆阳 王擎运 王翔翔 齐永波 马东豪 柴如山 彭新华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3n06020056、2023t07020011)资助。
依托长期(2017—2022年)定位试验设置5个试验处理: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对照(CK),氮磷钾平衡施用下的小麦与玉米秸秆还田(SR)、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还田(WMBC)、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还田(WBCM)和小麦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还田(SB...
关键词:砂姜黑土 秸秆还田 生物质炭 水分特征 土壤收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