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桥

作品数:81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吴翎君漆飞侯秋凤梁贵生朱慈祥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档案馆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兰州营盘岭“贴膏药”——荣誉军旗“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背后的故事
《党史博览》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叶青松 
兰州战役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夺取兰州主要屏障皋兰山;二是拿下西南方向的沈家岭,控制敌人唯一退路黄河铁桥。第6军17师50团3营采取“贴膏药”战术,攻取皋兰山营盘岭的传奇故事,便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那面荣誉军旗“英...
关键词:皋兰山 黄河铁桥 兰州战役 英勇顽强 国庆阅兵 传奇故事 沈家岭 关键点 
114岁的兰州大学,凭什么是最有“侠气”的大学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23年第11期7-9,共3页怀瑾 苹果 
山河之间,校园江湖黄河之畔,萃英山下,坐落着兰州大学的两处校区——城关校区与榆中校区,在一砖一岩之间,凝聚了兰州大学巍巍如山岳的气质。兰州大学,可能是离黄河最近的大学,她已然成为兰州这座城历史、文化的一个部分,一个符号。校徽...
关键词:兰州大学 黄河铁桥 兰州饭店 校徽 积石堂 校区 
黄河铁桥工业遗产在构建兰州理想型工业城市中的价值被引量:1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年第3期57-59,共3页文春锦 侯秋凤 
黄河铁桥工业遗产是近代钢铁工业文明精神的表征,也是公众集体记忆的延续,更是把金城兰州建设为理想型工业城市所不可或缺的人文历史场所。首先,追溯西方理想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源头,并提出金城兰州理想型工业城市发展愿景;然后,...
关键词:工业遗产 理想型工业城市 兰州黄河铁桥 价值 
金戈铁马定陇原 红旗飘扬启新程--回顾甘肃解放历程
《党的建设》2022年第8期60-61,共2页贾玉婷 鲁瑶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多面布控,拉开了解放兰州、解决西北问题的战略大决战。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总攻打响。8月26日,我军攻占兰州西关,抢占黄河铁桥,肃清城内守军,兰州解放。兰州战役共歼敌2.7万余人,是中国人民解放...
关键词:兰州战役 第一野战军 黄河铁桥 战略决战 马步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事力量 
从馆藏文物看京汉铁路黄河铁桥的修建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年第4期94-101,共8页李琮 
京汉铁路是晚清纵贯中国南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其中的黄河铁桥是全路“沟通天堑”的最重要工程,在中国铁路史、中国桥梁工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留存至今的与该铁桥相关物证亦为我们直观了解桥梁及铁路修筑与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
关键词:黄河铁桥 京汉铁路 桥桩 相册 
解锁能量密码
《中国核工业》2022年第7期51-52,共2页
一座工厂,横跨黄河两岸。中国核武器的能量密码,在这里解锁。1962年12月的一天,兰州铀浓缩厂内的黄河铁桥哨岗林立。缓缓驶过的火车上装载着一批铀化合物,它们将在这里转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一高浓缩。
关键词:黄河铁桥 铀化合物 解锁 黄河两岸 密码 原子弹 核武器 
耄耋老人的“微艺术”生活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21年第2期11-11,共1页王增 
牙签、一次性筷子、果壳……甘肃兰州八旬老人乔永福用双手将身边随处可见的“生活废弃物”加工重组,先后制作完成《兰州握桥》《敦煌莫高窟》《黄河铁桥》等手工艺作品,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表达了乔永福对家乡的热爱。走进...
关键词:退休生活 一次性筷子 工艺美术品 耄耋老人 黄河铁桥 生活废弃物 老年痴呆 甘肃兰州 
百年“黄河铁桥”创作谈
《中国民族美术》2020年第4期76-79,共4页王威(文/图) 
翻开艺术史,几乎每一个时代的作品都有它的表达方式,有的表达思想,有的表达情感,有的表现历史等。当然,也有的作品什么也不表现,无主体无客体,在画面中找不到任何的内容,只表达画面的本身。它们更多的是探索现代绘画的形式语言。而笔者...
关键词:现代绘画 黄河铁桥 形式语言 历史题材 表达情感 创作谈 艺术史 心理活动 
百舸争流千帆竞 九曲安澜襟怀间
《中国海事》2020年第8期14-15,共2页庞博 王承斌 
黄河浩荡,滔滔东去流不尽;金城巍然,座座飞虹南北畅。逐浪前行的羊皮筏子、悠悠转动的黄河水车、雄伟壮观的黄河铁桥……黄河之于兰州,不仅是“母亲”,还是最重要的“动脉”。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兰州考察时曾提及,黄河之滨也很美...
关键词:黄河铁桥 羊皮筏子 城市名片 黄河之滨 雄伟壮观 襟怀 
驶过郑州黄河铁桥的最后一列火车——孙越崎和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南迁
《档案管理》2020年第2期115-116,共2页朱桂玲 
抗战爆发后,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总经理孙越崎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千里征途,将中福公司所属矿厂主要机器设备和技术工人迁移到武汉,为抗战提供了紧缺的煤炭能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抗战 孙越崎 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