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

作品数:184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吾铭朱天曙谢光辉周善超金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暨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渤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朵云印评
《书法》2025年第2期137-137,共1页王义骅 
此印从总体来看,作者汉印风格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以汉玉印为宗,又欲求变。吾以为汉玉印中最为端庄典雅者莫过于白比例接近一比一的“李嘉”等印。作者不囿成法,参考黄牧甫对汉印的再创造,把本来均等的空间变得不那么均等,空间上有节奏...
关键词:黄牧甫 汉印 端庄典雅 汉玉印 均等 手段延伸 
吴让之篆刻刀法探微——基于原石印面刀痕
《书画艺术》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田硕 
吴让之(1799年—1870年),生于仪征(今扬州),原名廷飏,字熙载,太平天国战乱避居泰州后更字让之,号让翁、晚学居士。其篆书、篆刻上承邓石如遗风,而又能推陈出新,为晚清篆刻界的一代巨擘,对后世吴昌硕、黄牧甫等大家影响深远。后世评价吴...
关键词:邓石如 吴让之 黄牧甫 吴昌硕 印从书出 篆书 篆刻 刀法 
论黄牧甫的篆学思想——以其入印文字内容为例
《西泠艺丛》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池县委 董存建 
黄牧甫作为“晚清四家”,以自我独特的印学风格屹立于印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所创立的“黟山派”逐渐被世人所欣赏和传承。当我们从其平生所制印章中拣选出与其篆学相关的印文时,会发现印章内容背后竟然凝结其篆学的主体思想,并折射出...
关键词:黄牧甫 入印文字 篆学思想 
黄牧甫印艺空间构成的视知觉特征探讨及原因分析
《美术界》2024年第11期92-93,共2页杨涵 
黄牧甫从清代印学入手,“印外求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对黄牧甫印面线条、结字、章法所形成的空间布白带来的视知觉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从空间的形状、位置、比例、尺寸四个方面来看作品的空间构成,探索黄牧甫章法经营与空间审...
关键词:黄牧甫 空间 视知觉 
青春可期·季溢篆刻
《书法》2024年第7期159-159,共1页季溢 
创作手记近年来,我在创作中更关注文字本身的造型和特点,尊重篆法,重视其自然之美,不单纯“为变而变”。在个人创作风格上,因能力所限以及兴趣所在,我没有尝试太多,以汉印和金文印为主。大家熟悉的黄牧甫工稳一路的作品主要脱胎于汉印,...
关键词:黄牧甫 汉印 表现形式 篆法 技法语言 自然之美 金文 创作风格 
从边款中看黄牧甫的交游、生活及印学思想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3年第9期52-55,共4页曹与兰 
黄牧甫(1849—1908),安徽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士陵篆刻创作对后世篆刻的影响,可与吴昌硕相比肩。其开创的篆刻流派,世称“黔山派”。黄士...
关键词:黄牧甫 吴昌硕 篆法 篆刻流派 边款 以字行 
由非遗读懂城市
《中国国家旅游》2023年第9期14-14,共1页
晚清的篆刻大师黄牧甫有一枚藏书章,刻的是“万物过眼即为我有”八个字。很多游客在游览城市时的偏好,似乎特别符合这个金句的描述一一汉语的“观”光、英语的sightseeing、德语的Besichtigung,字面上都指的是视觉观看的体验;作为游客,...
关键词:藏书章 黄牧甫 藏品 读懂 游客 
古泥“四得”“三憾”
《中国书法》2023年第9期4-8,F0002,共6页陈振濂 
起缘于“古泥之谜”虞山赵古泥石农,一代印家之标识也。今论清末民国印坛,自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齐白石以下,王福庵、陈巨来、来楚生诸家俊彦迭出,彬彬秩秩,引领风气,开宗立派。
关键词:来楚生 黄牧甫 陈巨来 王福庵 吴昌硕 赵叔孺 清末民国 齐白石 
黄牧甫“金文入印”现象风格探析
《莲池周刊》2023年第29期16-19,共4页蔡克非 
篆刻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和对艺术的追求,其中包括对文字的体悟,治学的态度等,除此之外还与时代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客观上,黄牧甫身处于晚清时代,正值文字学、金石学大兴的时期,乾嘉以来的大量古代泉币、钟鼎、碑碣、陶器...
老春山房印话
《中华书画家》2023年第7期106-107,共2页高庆春 
云朋霞友明代潘茂弘论印有言:“空处立得马,密处不容针,最忌笔画匀停,尤嫌棱角峭厉。错综中齐整,飞动里庄严。”又说:“篆法古而章法奇,心须有本。”道出了篆刻作品追求奇特境界以及其奥妙所在。考察历代篆刻家的作品,在通常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篆刻作品 黄牧甫 陈师曾 篆法 齐白石 风格特征 不可替代 个性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