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作品数:1444被引量:122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全章郭浩帆张唯嘉姚公涛吴泽泉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外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震古烁今,引领风潮——试论《变》的主题思辨与艺术之魅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第3期90-95,共6页杨柳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创新项目"法中乡土文学与和谐心灵构建"(项目号2012049)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学界把米歇尔·布托尔视为法国"新小说"之父,并与另外一位"新小说"主将罗伯·格里耶相提并论,他们引领了小说界的文学范式革命。其中,布托尔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小说《变》上,从情节内容、语言技巧和主题思潮三方面奏响了"新小说"运动的...
关键词:布托尔 《变》 新小说 叙事 
唯写作最真实——莫迪亚诺访谈录被引量:8
《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1期166-169,共4页玛丽莲·艾克 郑立敏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出生于二战结束时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具有文学天赋,十岁写诗,十四五岁开始写小说,上完大学一年预科后就辍学在家专心从事文学创作,1966年21岁时完成处女作《星形广场》并在两年后得以发表,获得罗歇·尼米埃奖。此后,他...
关键词:迪亚 尼米埃 星形广场 吕西安 龚古尔文学奖 新小说派 拉孔布 佩雷克 畅销不衰 文学创作 
独特的视角——罗布-格里耶的小说《嫉妒》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第4期142-147,共6页吉人 
罗布-格里耶借用通常情况下应该嫉妒的人的目光,心平气和地、默默地观察生活,描绘事物,从而表现“新小说派”所谓“客观的真实”。“嫉妒”是作家观察生活的一种独特的视角,是当代西方世界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畸形社会关系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格里耶 当代 独特 新小说派 嫉妒 作家 孤独 应该 存在 事物 
罗布-格里耶访谈录被引量:5
《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第1期172-176,共5页卡特丽娜·阿尔冈 谈亚锦 
阿兰·罗布-格里耶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早年毕业于巴黎国立农艺学校,获得农艺工程师证书。他先后在德国、保加利亚、摩纳哥、几内亚、瓜德罗普以及马提尼克等地工作。1953年,他发表小说《橡皮》而一举成名。此后,他出版了二十多本书,制...
关键词:格里耶 旗手 新小说派 文坛 作家 《读书》杂志 阿兰 电影 十年 早年 
杜拉斯笔下的谜被引量:3
《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第3期158-161,共4页宋学智 
杜拉斯是法国当代别具一格的小说家,她采用了“新小说”的某些写作手法,但她笔下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与那些主张纯艺术、反对作品含有社会意义的“新小说”作家又不完全相同。这在她的小说《副领事》里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如录话式的叙述...
关键词:杜拉斯 新小说 当代 叙述角度 小说家 作品 作家 纯艺术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色彩缤纷的睿智——“新寓言”派作家图尔尼埃及其短篇小说被引量:8
《当代外国文学》1998年第1期148-153,共6页柳鸣九 
随着20世纪走向终结,人们愈来愈需要对这个世纪的文学作出归类与划分。至今为止,已经有一些常见的归类与划分了,如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新小说”、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等等,这些类别早已为文学批评界...
关键词:寓言 当代文学 短篇小说集 作家 铃兰空地 卢梭主义 法国文学 “新小说” 鲁滨逊 高速公路 
纳塔丽·萨洛特访谈录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第1期125-130,共6页江林 
刚毅性情掩盖下的纤细敏感,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这是对新小说派的女主角、描写隐秘世界的女作家、诞生于俄国、与本世界同龄的纳塔丽·萨洛特的性格写照。纳·萨洛特原名纳塔丽·契尔尼亚克,1900年7月18日生于莫斯科附近的伊万诺沃一沃...
关键词:萨洛特 作品 现代文学 新小说派 纳塔 牛津大学 趋向性 外部行为 玛格丽特·杜拉斯 米歇尔·布托尔 
纳塔丽·萨洛特的创作道路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1997年第1期131-135,共5页吴岳添 
新小说派形成和活动于法国的五六十年代。众所周知,它的四位代表作家是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克洛德·西蒙(1913—)、米歇尔·布托尔(1926—)和纳塔丽·萨洛特(1900—)。实际上,除了对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和形式进行革新之外,他...
关键词:萨洛特 新小说派 传统小说 创作方法 纳塔 作品 米歇尔·布托尔 人称代词 潜意识 人的心理活动 
米歇尔·比托尔访谈录——“我的书是走出迷宫的阿里安娜线团”
《当代外国文学》1993年第4期163-169,共7页梯埃里.倍尔 朱静 
米歇尔·比托尔(1926—)是法国新小说派的著名作家,也是当代法国最具个人特色、最多产的作家之一。记者采访了他。这篇由梯埃里·倍尔整理成文的采访记刊登在1993年法国《文学杂志》上。
关键词:法国新小说 作品 旅游文学 作家 小说家 小说创作 自然主义 文学史 评论著作 主题内涵 
阿斯塔菲耶夫访谈录被引量:14
《当代外国文学》1993年第3期145-149,共5页余一中 
1990年11月11日至13日,著名苏联作家(今俄国作家)维克多·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访问了南京。我作为他的长篇小说《悲伤的侦探》的译者,和他一起愉快地度过了三天时光。在座谈会上,在咖啡厅里,在南京的街头和商店里,我同他谈论有关...
关键词:长篇小说 俄国作家 文学道路 作品 新小说 托尔斯泰 批判意识 果戈理 长时间 卫国战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