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归公

作品数:31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光焱陈永成刘泽刚杨亚东刘英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税务》《读书》《改革与理论》《财会月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养廉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官员俸禄支出与吏治建设问题小议——以清代“养廉银”制度为例被引量:1
《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15期471-471,共1页李博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围绕官员俸禄问题进行了改革尝试,以达到整饬吏治的目的。本文通过介绍清代雍正年间的火耗归公制度及此后推出养廉银制度的来龙去脉,从财政和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为我国当今进行的反腐和廉政建设提出相应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火耗归公 养廉银制度 吏治建设 反腐 
清朝“养廉银”真的养廉吗
《文史博览》2019年第4期53-55,共3页李晓巧 
历史上有个普遍说法是,清朝雍正年间实行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促进了当时的官员廉政。但实际效果到底怎样呢?先来看什么叫作火耗?《清史稿》中有个官方解释,“盖因本色折银,镕销不无折耗,而解送往返,在在需费,州县征收,不得不稍...
关键词:养廉银制度 清朝 赋税征收 地方政府 《清史稿》 火耗归公 雍正年间 银两 
“火耗归公”与廉政“缩水”
《看历史》2018年第12期142-143,共2页李晓巧 
从“火耗归公”到养廉银制度,表面上看是一种进步,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高层统治者,作为纳税人的普通百姓仍然负担沉重,而廉政目的却无法实现。历史上有个通常说法是,清朝雍正年间实行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促进了当时的官员廉政。...
关键词:火耗归公 廉政 养廉银制度 《清史稿》 普通百姓 雍正年间 统治者 受益者 
清代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
《中国财政》2018年第2期87-88,共2页曹琳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肇始于清世宗雍正元年,是清代整顿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改革,在一定时期内有效促进了吏治的清明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笔者在此梳理回顾这两项制度的历史沿革,以期为今人带来有益思考。
关键词:养廉银制度 火耗归公 清代 国家财政收入 财政政策 
清代养廉银制度的起因分析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97-102,共6页陈永成 陈光焱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7JA79006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博士科研创新研究项目(2008BJJ05)
清代雍正养廉银制度改革实源于不合理的财政分配:政府内外仓库,无不亏空;轻徭薄赋为名,赋重差繁为实,农民苦不堪言;官员胥吏表面上寅吃卯粮而哭穷,实际上敛财有道,中饱私囊,生活阔绰。
关键词:养廉银 火耗归公 财政分配 
论清代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及其借鉴——兼论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被引量:2
《经济论坛》2009年第7期62-66,共5页陈光焱 陈永成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JA79006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博士科研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BJJ05)的阶段性成果
火耗归公是清代的一项财政改革。改革的动机在于解决财政危机,成功之处在于既考虑了财政收入改革,又考虑了财政支出改革。借鉴火耗归公,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三条建议。
关键词:火耗归公 养廉银 预算外资金管理 
清代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启示被引量:9
《地方财政研究》2009年第3期76-80,75,共6页陈光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批准号07JA790061项目成果
清代雍正年间实行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既是整饬吏治、缓解财政恶化的需要,也是雍正皇帝借改革立威,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改革将预算外的收支行为由暗变明,由各自为政转为统一规范,促进了吏治清明和财政收入增长,人民的隐形负担也有所...
关键词:火耗归公 养廉银 吏治 
刍议清代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5年第9期14-18,共5页陈光焱 
近年来,一些媒体对清代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作过评述,有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实施背景、时间、倡议人、实施过程及产生的利弊得失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了与某些媒体不同的结论。希望得到...
关键词:养廉银制度 火耗归公 清代 实施背景 利弊得失 媒体 史实 
耗羡归公与振兴国家财政
《山西财税》1998年第4期9-10,共2页白家忠 
关键词:耗羡归公 振兴国家 火耗归公 养廉银制度 国家公务员 国家财政收入 地方官 州县官 预算外资金 国家工作人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