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作品数:487被引量:1913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列黄强民马铁明马帅王树东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电针激痛点对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年第3期169-173,177,共6页王列 马帅 马铁明 马俊杰 胡哲 林德龙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No.2019-ZD-0947);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No.XLYC1902004)。
目的 探讨电针激痛点对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大鼠L4~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受体-3的单克隆抗体(OX-42)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电针 激痛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针刀干预对大鼠触发点肌组织P物质和缓激肽的影响被引量:29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年第1期97-100,共4页张义 张莉 郭长青 杜宁宇 陈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1503653)。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大鼠触发点肌组织P物质和缓激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他32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方法建立触发点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
关键词:针刀 触发点 P物质 缓激肽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阿是穴 
针刀对股内侧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模型大鼠肌组织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中医药导报》2017年第20期7-10,共4页陈晨 张义 郭长青 杜宁宇 吴桐 邹梦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0150857);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项目(2017-JYB-XS-042)
目的:观察针刀对股内侧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MTrP)模型大鼠肌组织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多卡因组、针刀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建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动物模...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针刀 触发点 乙酰胆碱 大鼠 
针刀干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5-HT和NE的影响被引量:21
《天津中医药》2017年第7期478-481,共4页吴彤 郭长青 张义 杜宁宇 张伟 陈晨 王彤 徐菁 侣思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和触发点局部组织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注射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结合...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针刀疗法 注射疗法 五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时间之临床研究被引量:8
《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第8期1528-1531,共4页傅俊钦 赵百孝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时间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例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5min组、针刺15...
关键词: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针刺时间 扳机点 痛点方向 
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角度临床研究被引量:24
《吉林中医药》2011年第5期426-429,共4页傅俊钦 赵百孝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3种针刺角度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将90位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刺(15°)组、斜刺(4...
关键词: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针刺角度 扳机点 痛点方向 
“以痛为腧”粗细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90例被引量:16
《中医研究》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傅俊钦 
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三种粗细针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位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8号针组、32号针组与36号针组3组,每组各30例。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
关键词: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治疗 针粗细 扳机点 痛点方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