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鲵

作品数:18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淑兰任春宇赵文阁周立丽马德滨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哈尔滨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人与生物圈》《中国农学通报》《水产学杂志》《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极北鲵蝌蚪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热带林业》2019年第3期57-61,共5页龙章巍 王岩 朱洪强 刘庚 徐才溢 
对安图境内的极北鲵卵袋与黑龙江林蛙卵团进行人工采集及孵化,将黑龙江林蛙预设为极北鲵的唯一天敌。通过设置不同密度的天敌与极北鲵蝌蚪进行混合饲养试验,研究黑龙江林蛙蝌蚪通过捕食和竞争影响极北鲵蝌蚪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极北鲵...
关键词:极北鲵 安图 天敌 生长发育 
极北鲵无冬眠饲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1
《热带林业》2019年第3期47-54,共8页龙章巍 王岩 朱洪强 毛之夏 蔡凤坤 兰家宇 
2016年10月至12月,展开极北鲵无冬眠饲养试验,记录极北鲵幼体和成体在各饲养周期的体重、全长、体长和尾长,对各饲养周期间和各分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极北鲵在无冬眠饲养过程中保持其在陆地生活期的生长发育趋势,幼体生...
关键词:极北鲵 人工饲养 生长发育 陆地生活期饲养 无冬眠饲养 
同域分布的两种有尾类的产卵生境被引量:1
《生态学杂志》2019年第7期2113-2119,共7页王恒 韩雷 赵文阁 刘鹏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6035)资助
2018年4—5月,采用直接观察方法,对长白山地区同域分布的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的产卵时间、卵袋附着物、产卵场和产卵位点的生境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种有尾类在产卵时间和产卵场空间...
关键词:极北鲵 东北小鲵 同域分布 生境分离 共存机制 
极北鲵消化道6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
《动物学杂志》2018年第4期589-596,共8页赵丽丽 任春宇 李淑兰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C201219)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胰高血糖素(Glu)、人胰多肽(PP)和P-物质(SP)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文中采...
关键词:极北鲵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极北鲵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年第4期120-123,共4页王倩 张治斌 孙胜男 赵文阁 于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220601085);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2015-2-013)
为了研究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应用对极北鲵蝌蚪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统计了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极北鲵蝌蚪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在水温20~25℃条件下,...
关键词:阿特拉津 毒死蜱 联合作用 半致死浓度(LC50) 相加指数 极北鲵蝌蚪 急性毒性 
三种内分泌细胞在极北鲵幼体胃内的发育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2016年第5期853-860,共8页张婷婷 周立丽 李淑兰 赵丽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C20121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研究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41至46期共6个时期幼体胃内5-羟色胺(5-HT)细胞、生长抑素(SS)细胞和胃泌素(GAS)细胞的分布位置及形态,5-羟色胺细胞和胃泌素细胞最先在41期幼体被...
关键词:极北鲵  5-羟色胺细胞 胃泌素细胞 生长抑素细胞 幼体发育 
极北鲵肠内5-羟色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内分泌细胞胚后发育被引量:5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年第4期335-338,共4页李淑兰 周立丽 张婷婷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C201219)
目的观察极北鲵胚后发育期间肠内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trin,GA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vidin-biotin complex,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8-46期健康...
关键词:极北鲵 5-HT细胞 GAS细胞 SS细胞 胚后发生 
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年第4期212-213,252,共3页裴玥 彭一良 李淑兰 刘志涛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201219)
为了探讨极北鲵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学结构,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表明:极北鲵的消化道各部分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具食道腺;胃部固...
关键词:有尾两栖类 极北鲵 成体 消化道 组织学 
极北鲵消化道嗜银细胞的胚后发生被引量:11
《动物学杂志》2014年第4期546-551,共6页陈霞 任春宇 李淑兰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C201219)
为了探讨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嗜银细胞胚后发生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30~46期的极北鲵幼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食管、胃、小肠各部分的发生时间不同。胃中的嗜银细胞在第41...
关键词: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 消化道 胚后发生 嗜银细胞 
极北鲵与胎生蜥蜴 寒温带两栖爬行动物的典型代表被引量:1
《人与生物圈》2013年第1期99-101,共3页赵文阁 吕连宽 
温度是影响动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两牺爬行动物属于体温不恒定的变温动物,其分布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讲,常年温度较高的热带和哑热带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在温带和寒温带则逐渐减少。汗马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 寒温带 胎生蜥蜴 北方高寒地区 热带地区 物种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生态因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