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尾虫

作品数:40被引量:8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瑛邱子健史新柏蔡兴隆顾福康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水产学杂志》《Zoological Research》《水生生物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浮萍棘尾虫Adss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水生生物学报》2022年第5期754-760,共7页王影 范金凤 张晴 陈瑛 
深圳市科技计划(KQTD20190929172630447)资助。
为研究腺苷酸基琥珀酸合成酶(Adenylosuccinate synthase,简称Adss)在原生动物中的作用,对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腺苷酸基琥珀酸合成酶Adss基因进行PCR克隆,获得全长为1396 bp左右的序列,其编码458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含有一个...
关键词:腺苷酸基琥珀酸合成酶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亚细胞定位 浮萍棘尾虫 
模式原生动物浮萍棘尾虫纯培养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2
《水生生物学报》2019年第6期1346-1352,共7页王影 姚琳 吴禹岐 李世宽 范金凤 陈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950和31501893)资助~~
浮萍棘尾虫(Stylonychia lemnae)是一种营动物性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是研究细胞学、遗传学问题的重要模式原生动物,而实现浮萍棘尾虫纯培养是开展棘尾虫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以建立高效棘尾虫无菌纯培养体系为目的,参考嗜热四...
关键词:浮萍棘尾虫 纯培养基 响应面分析 培养条件优化 
松花江四种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19年第3期595-605,共11页姚顺利 陈瑛 范鑫鹏 母伟杰 王丽 蔡兴隆 潘旭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184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QC2017017)资助~~
利用活体观察,氨银染色和蛋白银染色的方法,对采自松花江的4种广布种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 (Müller, 1773) Ehrenberg, 1830、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 (Müller, 1786) Eigner,1999、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
关键词:形态学 贻贝棘尾虫 鬃异源棘尾虫 尾草履虫 刚毛榴弹虫 
鬃异源棘尾虫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研究被引量:2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11期82-90,共9页罗晓甜 李俐琼 马洪钢 胡晓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30077);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5-12-1-1-jch)资助~~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Müller,1786)Eigner,1999)漠河种群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表明:本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方面十分吻合。无性生殖期间细胞发...
关键词:纤毛虫 腹毛亚纲 散毛目 尖毛虫科 细胞发生 
贻贝棘尾虫类催乳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第9期159-162,共4页陈晶 邱子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纤毛虫表膜内表面与射出体;皮层颗粒;色素颗粒的形态学研究"(30970311)
为进一步证实原生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激素类物质。选取单细胞原生动物下毛目散毛亚目的纤毛虫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为研究对象,使用兔抗人催乳素抗体,运用B-SA(Biotin-streptavidin amplified)免疫细胞化学染...
关键词:催乳素(PRL) 原生动物 贻贝棘尾虫 免疫细胞化学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纤毛器基部微管的荧光标记被引量:1
《四川动物》2009年第3期350-352,F0002,共4页尹飞 生欣 顾福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238)
腹毛目纤毛虫鬃棘尾虫的纤毛器微管骨架由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尾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纤毛器微管和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等组成,其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小膜后微管、小膜托架微管及小膜托架间的倒"V"形微管连接;波动膜基部...
关键词:腹毛目纤毛虫 鬃棘尾虫 纤毛器基部微管 
贻贝棘尾虫与大尾柱虫种间的竞争被引量:1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73-75,共3页刘畅 张会新 
蔡火石生命科学发展基金会资助
利用下毛类纤毛原生动物中的贻贝棘尾虫和大尾柱虫为材料,观察了它们在同一小环境中的生活状况,比较了它们单独培养时与混合培养时的分裂速度的变化情况,了解它们的种间竞争的情况.结果表明贻贝棘尾虫与大尾柱虫种间存在竞争.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大尾柱虫 种间竞争 
食物在贻贝棘尾虫(原生动物,纤毛虫)细胞内的消化过程被引量:3
《动物学报》2008年第3期510-516,共7页陈晶 关萍 邱子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30370162)~~
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术、透射电镜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对食物在腹毛类纤毛虫——贻贝棘尾虫细胞内的消化过程进行了追踪观察。食物在进入消化腔隙的初期,外面包被着一层膜结构,但此外层膜很快被消化而消失;尔后食物在贻贝棘尾虫体内的消...
关键词:纤毛虫 贻贝棘尾虫 免疫荧光显微术 透射电镜术 酸性磷酸酶 消化过程 
贻贝棘尾虫腹皮层纤毛器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100-106,共7页汤蕾 倪兵 顾福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01)
应用扫描电镜术观察到,贻贝棘尾虫无性分裂过程中,处于形态发生区的表膜产生孔洞,于小孔内伸出纤毛芽,组成新纤毛器的原基区;老口围带后1/3部分发生更新,前2/3部分的小膜无明显变化,此后两者共同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左、右缘棘毛原基分...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形态发生 扫描电镜术 
贻贝棘尾虫最适温度及半致死温度的测定被引量: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4-17,共4页陈晶 蒲丽君 田佳 肖翠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庆市部分水体中原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调查"
对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也称亚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处理条件下贻贝棘尾虫在24℃时的分裂速度最快,在最适温度24℃条件下贻贝棘尾虫的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333±0.071。贻贝棘尾虫的半...
关键词:贻贝棘尾虫 最适温度 半致死温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