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损害

作品数:162被引量:48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曾进胜梁志坚邢世会戴旖党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弥散张量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局灶性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被引量:1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702-705,共4页林宝全 石胜良 秦超 王子军 李宗亚 梁志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60088;No.8126018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832134;No.0991149;No.2015jjAA40373)
目的:前瞻性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局灶性放射冠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性帕金森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单侧单一放射冠脑梗死患者1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
关键词:脑梗死 豆状核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年第1期18-20,共3页孙宏春 刘玉涛 张锋 郭亚东 杨建豪 杜中立 
广东省珠海市科委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11B040102019)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神经纤维的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单侧基底节区出血病灶患者10例为研究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1月、3月进行DTI检测,得到半...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纹状体梗死后红核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研究被引量: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第10期612-615,共4页王子军 秦超 梁志坚 莫雪安 程道宾 陈雅娟 叶伟 戴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60088;8126018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32134;0991149)
目的探讨纹状体梗死患者红核继发性损害的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首次发病、单侧纹状体梗死、病程12周的患者32例为研究组,募集32例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与研究组相匹配,单侧基底节区病灶但纹状体不受累的脑梗死患者为临床对照组,32例...
关键词:纹状体 脑梗死 红核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皮层下脑梗死后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被引量:1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第7期391-395,共5页刘中华 吴文军 曾进胜 杨昂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452840303001961;S2011010003639);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编号:B2011360);中山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91A025;20113A006;20113A016)
目的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皮层下脑梗死后不同时期海马相关神经纤维的动态弥散变化,探讨有无继发性损害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头颅MRI扫描证实为单侧脑室体旁辐...
关键词:皮层下脑梗死 海马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动态观察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265-268,共4页李胜愉 梁志坚 王进 黄彩球 蒙喜斯 戴旖 叶伟 曾莉梅 崔伟 李秋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6008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0832134);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309133)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和探讨脑出血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录2010年7月~2013年1月住院治疗且脑出血患者12例为实验组和选择性别、年龄与...
关键词:脑出血 继发性损害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被引量: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第8期472-475,共4页戴旖 秦超 梁志坚 郑金瓯 莫雪安 吴原 程道宾 李胜愉 龙莉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86008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32134;0991149);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0710LX060);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304214)
目的探讨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潜在意义。方法连续收录初次发病、具有单侧基底节区局灶性梗死灶,纹状体明显受累的脑梗死患者11例。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志愿者11名作对照研究。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W1)、...
关键词:脑梗死 纹状体 黑质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DTI态观察脑梗死后颈髓皮质脊髓束继发性损害被引量:1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梁志坚 张中伟 曾进胜 王芳 凌莉 侯清华 邢世会 宋来晶 裴中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TRAPOYT;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940012;30271485;30860088);美国CMB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0-730);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0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90065;2190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1999035;B2002024);广东省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842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编号:B30303;2003B3030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命科学院联合科研项目(2006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32134;0991149);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编号:桂教:200710LX060);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304214)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 maging,DTI)动态观察脑梗死后颈髓皮质脊髓束的弥散变化,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探讨脑梗死后颈髓皮质脊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及其意义。方法患者分别在的第1周,第4周以及第12...
关键词: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皮质脊髓束 
脑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MRI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彭福宁 马经野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脑梗死后神经纤维的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方法:选取10例单侧内囊为唯一梗死病灶的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6周、12周进行DTI检测,得到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大脑脚、...
关键词: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脑桥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DTI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9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第3期139-144,共6页梁志坚 刘斯润 曾进胜 凌雪英 王芳 凌莉 侯清华 邢世会 余剑 范玉华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TRAPOYT,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940012,30271485);美国CMB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0-730);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0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90065,2190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1999035,B2002024,B2003031);广东省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842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编号:B30303,2003B3030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命科学院联合科研项目(2006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前瞻性观察局灶性脑桥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脑桥基底部梗死患者14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
关键词: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观察脑梗死后继发锥体束损害被引量:30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年第3期159-163,共5页梁志坚 刘斯润 曾进胜 徐安定 凌雪英 凌莉 余剑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编号TRAPOYT;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940012;30271485);美国CMB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0-730);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90065;2190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1999035;B2002024;B2003031);广东省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842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编号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编号B30303;2003B3030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与中山一院联合基金(编号2006)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具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累及内囊的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
关键词: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