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损害

作品数:162被引量:48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曾进胜梁志坚邢世会戴旖党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梗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年第6期236-238,共3页徐秀华 刘子芳 张海燕 王海滨 高云 
探讨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头部MRI)和观察组(60例,采用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 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灌...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脑灌注成像 CT 血管造影 
局灶性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被引量:1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702-705,共4页林宝全 石胜良 秦超 王子军 李宗亚 梁志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860088;No.8126018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832134;No.0991149;No.2015jjAA40373)
目的:前瞻性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局灶性放射冠脑梗死后,豆状核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性帕金森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单侧单一放射冠脑梗死患者1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
关键词:脑梗死 豆状核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丁基苯酞对脑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被引量:3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第5期391-394,共4页彭凯润 邓兵梅 刘晓燕 杨红军 黎振声 徐习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No.A2011442)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丁基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及基础治疗,丁基苯酞组加用丁基苯酞,于治疗前及治疗4...
关键词:脑梗死 继发损害 丁基苯酞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脑栓通抑制凋亡并减轻脑梗死后丘脑继发性损害的研究被引量:3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2期1-4,共4页邢世会 李毅亮 党超 刘刚 张健 李晶晶 范玉华 曾进胜 
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B2010081);广州市科技计划(2010U1-E00791)
目的 研究脑栓通对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和脑栓通组,每组8只。脑栓通组大鼠MCAO术后24h经灌胃...
关键词:脑梗死 丘脑 脑栓通 凋亡 大鼠 
急性脑梗死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浙江临床医学》2011年第2期216-217,共2页刘新黎(综述) 胡浩宇(审校) 王大明(审校)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ACI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影像学 CEREBRAL 继发性损伤 缺血性卒中 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变性 
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被引量: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第8期472-475,共4页戴旖 秦超 梁志坚 郑金瓯 莫雪安 吴原 程道宾 李胜愉 龙莉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86008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32134;0991149);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0710LX060);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304214)
目的探讨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潜在意义。方法连续收录初次发病、具有单侧基底节区局灶性梗死灶,纹状体明显受累的脑梗死患者11例。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志愿者11名作对照研究。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W1)、...
关键词:脑梗死 纹状体 黑质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DTI态观察脑梗死后颈髓皮质脊髓束继发性损害被引量:1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梁志坚 张中伟 曾进胜 王芳 凌莉 侯清华 邢世会 宋来晶 裴中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TRAPOYT;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9940012;30271485;30860088);美国CMB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0-730);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0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90065;2190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1999035;B2002024);广东省博士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842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编号:B30303;2003B3030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命科学院联合科研项目(2006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32134;0991149);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编号:桂教:200710LX060);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304214)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 maging,DTI)动态观察脑梗死后颈髓皮质脊髓束的弥散变化,及其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探讨脑梗死后颈髓皮质脊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及其意义。方法患者分别在的第1周,第4周以及第12...
关键词:脑梗死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皮质脊髓束 
脑梗死临床用药中的护理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7期211-212,共2页雷英群 
脑梗死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评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病因阻塞动脉造成脑缺血、缺氧使脑组织发生继发性损害。宜良县人民医院自一九九八1998年以来,除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外,还采用了光量子氧辐射...
关键词:临床用药 脑梗死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 护理 光量子氧辐射液体 动脉粥样硬化 常规药物治疗 继发性损害 
脑梗死后相关神经纤维继发性损害的MRI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彭福宁 马经野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动态观察皮质下脑梗死后神经纤维的顺行性、逆行性变性的过程。方法:选取10例单侧内囊为唯一梗死病灶的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6周、12周进行DTI检测,得到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大脑脚、...
关键词:脑梗死 继发性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 
大鼠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及中西药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01X期137-138,共2页车玉琴 张立德 
本文综述了脑梗死后远隔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的动态变化,以及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葛根素在脑缺血时对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旨在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 远隔部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