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性艺术片

作品数:16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聂欣如吴迪启之徐大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大众电影》《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艺术性纪录片”始末
《大众电影》2011年第22期40-42,共3页朱安平 
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倡拍摄"艺术性纪录片",意在引导创作人员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以满足形势和观众的需要,同时为今后拍摄出较高风格影片积累丰富资料。特殊背景倡导拍摄"艺术性纪录片"的建议,是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在"大跃进"及"拔白旗"运动...
关键词:艺术性纪录片 大跃进 纪录性艺术片 故事片 创作人员 周恩来总理 文化部 影片 周总理 真人真事 
工人主演艺术片被引量:1
《大众电影》2008年第20期38-40,共3页朱安平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导致当时中国影坛出现了一个介于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的特殊品种——"纪录性艺术片"。相对于充斥其间的大量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量、低成本的粗糙之作,同样是反映真人真事的《黄宝妹》比较注重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
关键词:纪录性艺术片 大跃进 劳动模范 真人真事 工人 谢晋 创作人员 电影工作 代表作 主演 
十六天再现“平陆事件”
《大众电影》2008年第12期38-40,共3页朱安平 
虽然后来为体现"平陆事件"的集体主义精神,影片的片头未署所有演职员的个人名字,热情而细心的观众还是在片中发现了这些熟悉的身影,"明星"们也为自己能在影片中有一两个镜头"感到骄傲和幸福"。
关键词:平陆县 纪录性艺术片 集体主义精神 事件 中国青年 药品 张平 食物中毒 民工 影片 
换位思考--《论“纪录性艺术片”》之商榷被引量:3
《当代电影》2008年第2期111-113,共3页聂欣如 
纪录性艺术片是我国大跃进时代产生的一种电影样式,《论"纪录性艺术片"》一文对这种样式的电影进行了描述和批判。本文认为,由于缺乏一种开阔灵活的视野以及不能在历史文化中找到恰如其分的定位,这一批判失之简单和机械,有必要重新进行...
关键词:纪录性艺术片 艺术性纪录片 电影样式 描述 批判 
星级指南 老电影海报收藏
《大众电影》2007年第13期64-64,共1页朱浩云 
关键词:海报 电影制片厂 潜力指数 纪录性艺术片 故事片 观赏价值 市场价 种类 手绘 黑白 
论“纪录性艺术片”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07年第2期78-84,共7页启之 吴迪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中国生产了大量的“纪录性艺术片”。在电影史上,这是一个概念含糊混乱的片种。它以“三结合”和集体创作为制作方式,以宣传大跃进中的奇迹、贬低文化知识、美化工农阶级为主要内容,以高扬革命浪漫主义和...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 激进文艺思潮 纪录性艺术片 
圆《世纪之梦》
《电影艺术》1999年第5期16-17,57,共3页谢飞 黄式宪 
关键词:中国知识分子 三代领导人 艺术个性 影片 三峡工程 纪录性艺术片 艺术家 主旋律 中国电影艺术 截流合龙 
周总理为什么提倡艺术性纪录片?被引量:3
《当代电影》1996年第1期11-16,共6页程季华 
周总理为什么提倡艺术性纪录片?程季华整整30年前,我听过一次周总理关于电影工作的报告。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听总理做报告。那一天,是1965年8月11日。地点是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出席听报告的有文化部各单位...
关键词:艺术性纪录片 纪录性艺术片 故事片 工农兵 文艺工作者 生活实践 艺术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周总理 邓小平 
我的电影生涯被引量: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4-9,共6页赵明 
关键词:中间人物 人物形象 电影艺术 阶级斗争 革命干部 三毛流浪记 电影导演 剧本 正剧 纪录性艺术片 
讲述历史并被历史所讲述──从林农的导演创作说起被引量: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22-32,共11页马军骧 
关键词:纪录性艺术片 新中国电影 影片 阐释循环 意识形态 电影制片 导演 历史目的论 惩罚者 “第三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