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雕塑

作品数:130被引量:7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殷双喜魏思明陈烈胜戚家海高峻岭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术观察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唐时期典型纪念性雕塑比较研究
《美术观察》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董斗斗 
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农村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SJZDI150。
本文围绕汉唐两个朝代典型的纪念性雕塑进行研究,通过对汉代的“马踏匈奴”和唐代的“昭陵六骏”在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外观形态、工艺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出汉唐纪念性雕塑的特征,发现汉唐纪念性雕塑在继承中发展、在延续中变革...
关键词:汉唐时期 纪念性雕塑 比较研究 
空间与记忆--浅议中国纪念性雕塑的公共功能及文化内涵
《美术观察》2021年第6期71-72,共2页张弦 
纪念性雕塑作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和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纪念性雕塑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缀物,更是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递者。本文通过对中国纪念性雕塑的历史梳理,结合中西语境的...
关键词:纪念性 雕塑 公共空间 功能 
中国城市雕塑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表现——专访吴为山被引量:3
《美术观察》2021年第3期4-8,共5页魏思明 
城市雕塑一方面是城市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体现;另一方面,城市雕塑也具有超越城市本身的时代意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基于多年的创作和研究经验,认为城市雕塑的价值不仅与城市有关,也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同时,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纪...
关键词:城市雕塑 纪念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 
历史·文化·时尚·娱乐——论公共雕塑的“四驾马车”
《美术观察》2016年第4期31-31,共1页余景学 
关于公共雕塑的讨论绵延不绝。在中国艺术史中,“雕塑”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手艺的范畴,是宗教、建筑的附属。正因为如此,纯雕塑很难像绘画那样深入民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欣赏对象。但也正因如此,公共雕塑因被放诸公共空间,从逻辑上...
关键词:公共雕塑 中国艺术史 欣赏对象 城市雕塑 艺术体验 公共空间 大元 纪念性雕塑 时尚元素 历史底蕴 
新时期城雕发展的两个阶段
《美术观察》2004年第3期104-104,共1页紫萍 
关键词:城市雕塑 园林雕塑 纪念性雕塑 现实主义 发展阶段 审美情趣 艺术形式 易英 《公共空间与集体经验》 
工业文明中的民族艺术思维——论徐伯初的现代艺术设计
《美术观察》1999年第12期16-25,共2页林木 
徐伯初留学欧洲七年,归国不久,国内同行大多还不了解他。但我初识伯初,见到他在归国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的创作仅其数量部多得让人吃惊,而其原创的新颖得让人咂舌而意味却义深邃隽永令人回味不已的各类作品时,那份吃惊,那份陀异,那份慨叹,...
关键词:现代艺术 艺术思维 工业文明 设计艺术 美术学院 纪念性雕塑 磁悬浮列车 艺术种类 艺术教育 工业设计 
纪念性雕塑怎样出“新”?——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进一言
《美术观察》1997年第12期10-10,共1页云岗 
去年第7期《美术观察》所刊由中央美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图片及座谈纪要,向人们展示泥稿的同时并作了较高的自我评价。也许正是由于“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特殊意义,创作者们确是很认真深入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
关键词:抗日战争 纪念性雕塑 “新” 象征性 柱形结构 座谈纪要 群雕 现实主义 无中心 泥稿 
心灵在苦难中净化——让克洛的泥塑艺术
《美术观察》1997年第11期72-75,共4页啸声 
在20世界的喧嚣和粗暴中,一颗柔弱细腻敏感的心,将会如何感受这个苦难重重的世界?如果这颗心属于一位艺术家,那么他又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承载这种感受的作品,又能否在这个世纪勇猛乃至无忌的探索之中,找到自己可以容身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净化 犹太教信徒 犹太人 “现代性” 纪念碑 艺术家 骨灰瓮 泥塑 纪念性雕塑 亚当与夏娃 
匠心补造化 钢铁焊诗魂——谈“铁匠”费罗
《美术观察》1996年第9期70-72,共3页啸声 
据史称,在公元前十四世纪,人类中首先进入铁器时代的,是黑海边上的赫梯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十分强大,灭了古巴比伦王国。以后,大概是有了铁兵器了吧,格外穷兵黩武,领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及有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使王国达到鼎盛时期。可...
关键词:钢铁 《无题》 诗魂 不锈钢 铁匠 古巴比伦王国 纪念性雕塑 《搜神记》 《吴越春秋》 二十世纪 
纪念性雕塑创作的新走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创作座谈
《美术观察》1996年第7期28-33,共6页岳洁琼 
由中央美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的《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在艺术实践,艺术观念上有着新的突破,标志着近年中国纪念性雕塑的新水准,它涉及的诸多问题对时下的艺术状态具有启发意义和建设性;为此,本刊与该雕塑主创人员进行座谈,就有关问题做了...
关键词:现实主义 纪念性雕塑 抗日战争 新走向 中国人民 群雕 雕塑语言 集体创作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无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