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远

作品数:4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谭平夏玉玲叶春荣董岚周远斌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延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知识画报(下半月)》《文艺生活(中旬刊)》《书法》《甘肃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世说新语》的史学用典及对其简远玄胜特点的影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8-78,F0002,190,共13页李剑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古作家的史学修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BZW043)。
《世说新语》简远玄胜的特点除了玄学和文学精神的渗透,还有史学精神的浸润,其中氤氲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高雅的史学修养。从内容方面来看,《世说》的史学用典主要包括借史明志、借史品人、借古言政和品评古史等四种情况;从用典形式来看...
关键词:《世说新语》 用典 简远玄胜 
“落华就实,直造简远”——论黄庭坚宜州之贬诗作的艺术新变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丁畅 王友胜 
论及黄庭坚的诗歌,前人多以“生新瘦硬”“奇崛拗峭”概之,然这种诗歌风貌主要展现在其前期诗歌创作中。宜州之贬乃黄庭坚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在党争文学这一大背景影响下,此时期的黄庭坚在思想及艺术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意欲走...
关键词:黄庭坚 南迁宜州 艺术新变 平淡闲远 
论苏轼艺论中的“萧散简远”
《中国书法》2023年第9期96-103,共8页刘鑫鹏 
南京大学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18ZDA239)阶段性成果。
苏轼对“平淡”范畴的论述少有超出前人处,使用频率也不高;而对于“萧散简远”范畴的使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亦广,更能体现其艺论特色。此范畴与文论中的“随物赋形”,画论中“逸品”,书论中“晋人格”含义相近,在唐宋文艺观念变动之际...
关键词:萧散简远 尚意 逸品 晋人格 
萧散简远与宋代的“尚逸”
《中国书法》2022年第11期112-115,共4页张岩 
本文认为苏轼书画观念的核心审美特征“萧散简远”与庄子的美学精神相似,通过分析庄子美学思想和宋代“逸品观”的关联,得出“尚逸”是宋代文人艺术思想的重要审美趋向。
关键词:苏轼 萧散简远尚逸 文人艺术观念 
董其昌“萧散简远”书学思想生成考论
《中国美术研究》2022年第3期76-82,共7页刘瑞鹏 
董其昌是晚明书坛卓有成就之大家,以传承“二王”帖学一脉书风尤显于史,其书法创作和书学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董其昌书风散淡、意趣深远,其所倡导“萧散简远”之书法审美对后世之书法创作影响甚大。关于董其昌“萧散简远”书学思想...
关键词:董其昌 萧散简远 书学思想 
谭元春《简远堂辑选名公四六金声》叙录
《骈文研究》2021年第1期245-249,共5页陈奕奕 
《简远堂辑选名公四六金声》十卷、补遗一卷,由明代谭元春辑选,张溥阅次,马世奇评释,杨廷麟订正。选文凡328篇,以启类文体为主,按内容分为节序类、庆贺类、敦请类、候问类、上陈类、复答类、寿旦类、婚姻类、生育类、迎送类、拜谢类。...
关键词:四六金声 谭元春 声律 辞藻 教化功用 
『韵外之致』的理论发展及其内涵渊源探析
《书法》2021年第7期91-94,共4页杨晓萍 
司空图所确立的『韵外之致』融合了『意象』理论与『滋味』学说,形成了不同于魏晋之『韵』的内涵,但并没有阐明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对于立足具体而又超越的矛盾关系也没有具体阐释。宋代的诗书艺术理论,在继承司空图『韵外之致』旨趣的...
关键词:韵外之致 转化理路 余音遗响 主体胸襟 萧散简远 
冲淡简远 韵高致静——再读古棕绘画
《艺术教育》2021年第1期202-205,共4页文亚楠 李平 
古棕作为第二代留俄艺术家的代表,深受俄罗斯流行的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影响而又保持其独特个性,学成归来,其内心深处不允许自己做一位"黄皮肤的洋画家",他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画意,又深受俄罗斯学院派严谨的绘画风格影响,致力于探索油画民...
关键词:古棕绘画 质朴 有无 自然 有度 
占断二王风流——评谢少承其人其书
《艺术市场》2020年第2期36-39,共4页胡传海 
初见军旅书家谢少承,但觉雄姿英发,风神俊爽。同时其身上蕴含着一股冲淡简远的气息,感觉他和王、谢子弟都有着那份相似的自在和洒脱。我曾与他一起在南京大学办展,谢少承给我以磊落大方、如沐春风的印象。其作品风格多样,情感充沛,极富...
关键词:碑帖融合 南京大学 艺术人生 如沐春风 艺术感染力 人文传统 简远 风格多样 
高古简静 踽踽独行——张晓东篆书艺术蠡测
《艺术品》2019年第11期38-44,共7页李文进 
“问道修为”是张晓东人生修炼和艺术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以弘杨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德艺兼修,艺文同研,数十年孜孜以求,踽踽独行,精研古文字书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创获。对篆书的不同时代、不同材质、不同工艺、不同审...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 篆书艺术 张晓东 不同材质 艺术追求 简远 古文字 中华传统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