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

作品数:691被引量:30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岳黎宏李芬芳党晓慧聂长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商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水平特色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法律与人性之维探讨见死不救不应入罪理由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6期279-280,共2页程吓妹 
近年来,一系列见死不救事件引发了社会道德危机,一些人强烈建议将见死不救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对于见死不救的行为目前主要有肯定说与否定说。然而无论从人性的维度还是法律的维度看,都不应将见死不救入罪。从人性的维度看,假设人...
关键词:见死不救 人性 法律 
“见死不救”能否入罪的法律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3期250-251,共2页朱新航 
近年来见死不救事件的多次发生,使得其逐渐与刑法和犯罪联系起来。笔者认为,不宜将"见死不救"行为设定为犯罪,因为有道德义务不应成为追究"见死不救"行为的依据、"见死不救"入罪不符合刑法制裁措施的不得已性原则、惩罚"见死不救罪"客...
关键词:见死不救 道德 法律 
驳见死不救入罪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5期293-294,共2页陈有 
随着近些年"见死不救"事件的频频出现,尤其是"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不断地引发人们对于道德法律化的思考,纯粹的道德诉求是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见死不救入罪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从道德、犯罪构成及法的操作性方面分析见死不救入罪不...
关键词:见死不救 刑事处罚 道德 自由 
设立“见死不救罪”的思考——由小悦悦事件众人见死不救所引发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17期69-70,共2页周弘 
本文以小悦悦事件为出发点,结合近来屡屡发生的见死不救事件,分析见死不救行为的产生原因,分析了有无特定职责或义务行为人的不同表现。参考中国古代对此问题的法律约束及国外立法例,认为在道德规范难以约束的现今,应该设立"见死不救罪...
关键词:见死不救 立法 道德 不作为 
论“见死不救”的法律规制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14期279-280,共2页皮立城 付京章 
2011年10月的"小悦悦"事件将"见死不救"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一个法律人,从法律角度思考对"见死不救"问题进行规制是职责所在。在这里本文从剖析"见死不救"的类型出发,探讨法律对"见死不救"的规制。
关键词:“见死不救” 类型 法律规制 
驳“见死不救”入罪——再读法律与道德的定位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7期11-12,共2页罗梦莎 
小悦悦事件后舆论哗然,部分人主张将"见死不救列入刑"。这种做法真得能够阻止这些冷漠事件的再度重演吗?本文开门见山提出命题,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其次从三方面论述了"见死不救入刑"的不可操作性;紧接着道出见死不救的真正原因,并...
关键词:道德 法律 见死不救 见义勇为 
浅析见死不救入罪——小悦悦事件的法学思考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7期70-71,共2页李鹏辉 
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导致人们对见死不救行为是否应该入罪的热议。见死不救入罪能否出现见义勇为蔚然成风的现象,本文从国外见死不救入罪的制约性规定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当今社会见死不救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为见义勇为蔚然成...
关键词:见死不救 入罪制约 制度建设 
以“见死不救”为例论犯罪化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4期22-23,共2页陈彩艳 
一边是受难者临危时的苦苦挣扎,一边却是路人无动于衷的袖手旁观。近日小悦悦事件激发了人们对"见死不救"的思考。学界关于见死不救现象也颇有争议:到底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还是需要用最严厉的刑法加以规制?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一直是...
关键词:见死不救 犯罪化 谦抑性 期待可能性 
论“不敢扶”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3期182-183,共2页曾峰 冯腾腾 韩璐 
佛山小悦悦事件17路人见死不救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究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社会冷漠、陌生人不敢帮扶,这不仅仅是彭宇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阶段,社会转型期、主流价值观的缺失、道德滑坡、经济文化...
关键词:见死不救 法律意识 道德 
设立“见死不救”罪的刑法学思考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32期247-247,253,共2页马楠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中,类似于"见死不救"这样的不和谐音符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视听神经,其所造成的社会不良效应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在道德的约束和示范作用不足以规制人们的行为时,刑法介入的可能性和应然性成为人们讨...
关键词:见死不救 社会危害性 谦抑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