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讼

作品数:87被引量:248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尤陈俊邓建鹏陈海斌王静雯栗铭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代江西健讼之风所反映的农业生产与技术
《农业考古》2024年第6期155-165,共11页谢智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宋代东南农业技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4BZS028);全国科技名词委2022年度科研项目“基于古农书的中国传统稻作技术术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B2022022)。
宋代江西被认为是多珥笔之民,盛健讼之风。健讼是农业开发背景下社会矛盾激化与社会秩序重建的反映。不同于法文化、基层治理等视角,本文从人地关系、社会关系与农业技术的综合视角出发,研究了宋代江西健讼的地域分布及其与农业开发的...
关键词:宋代 江西 健讼 生产资料 一牛挽犁式 
论清代州县诉讼结构的成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61-172,217,共13页邓建鹏 
清代健讼之风加剧,贱讼与健讼成为州县诉讼的矛盾性结构。该诉讼结构受高调的儒家意识形态支配,私人利益在官场话语中缺乏应有地位,为维持私人利益而启动的诉讼容易失去正当性。首先,在官方表达中,出色官员总是比法制和组织机制重要,似...
关键词:贱讼 健讼 诉讼结构 州县 清代 
六尺巷:无讼、厌讼与健讼的三张法律面孔
《法律与生活》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江隐龙 
安徽桐城有一条大名鼎鼎的小巷,叫六尺巷。旧制三尺约合一米,六尺即两米。如此窄的巷子,就连一辆小轿车开进去都有些勉强。不过,这条小巷的格局却很宽,宽到自出现伊始,便有无数访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因为这条小巷的路,不是“铺”出来...
关键词:六尺巷 安徽桐城 小轿车 三张 小巷 
明清讼案实数初探——兼论健讼话语的“听众”
《区域治理》2023年第36期126-128,共3页闫枭 
法史学界对传统诉讼观持有无讼和健讼两种对立的观点。持健讼说的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沿海地区长期处于诉讼的渊弊之中,而无讼只是一种理想图景。但健讼与无讼客观上共同存在于同一空间,并不互相排斥。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本文引入佩...
关键词:健讼 讼案 听众 
解读清代徽州地区理想化下的“无讼”与现实生活中的“健讼”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7期57-61,共5页马铭悦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传统礼法思想的大背景下,始终将“无讼”作为司法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而处于同一时期的徽州地区,却出现大量睚眦小事“积年争讼不休”的现象。笔者试以《纸上经纶》和“清光绪黟县汪姓益隆店业讼案文...
关键词:现实生活 无讼 礼法思想 争讼 健讼 徽州地区 理想化 封建王朝 
解读清代徽州地区理想化下的“无讼”与现实生活中的“健讼”
《中国故事》2023年第7期57-61,共5页马铭悦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传统礼法思想的大背景下,始终将“无讼”作为司法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而处于同一时期的徽州地区,却出现大量睚眦小事“积年争讼不休”的现象。笔者试以《纸上经纶》和“清光绪黟县汪姓益隆店业讼案文...
晚清底层经营地主生活中的纠纷及其应对——以福建苏怀墀日用账《生财大道》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年第3期125-139,共15页冯学伟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晋皖闽家族契约文书中的法律秩序研究”(批准号:22BFX020)阶段性成果之一。
家庭日用账《生财大道》是晚清底层经营地主苏怀墀对自己一生所用钱项的详细记载,为我们了解晚清基层社会纠纷提供了可能,也能从当事人的角度直接考察晚清民间社会健讼与否。有助于研究者回答下述问题:从经济方面考察什么级别的纠纷会...
关键词:清末 账簿 健讼 无讼 诉讼成本 
徽州“健讼”现象的历史实态与文本书写被引量:2
《江淮论坛》2023年第2期139-150,F0003,共13页叶成霞 刘伯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徽州归户文书与报刊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6JJD770002)。
学术界多判定传统徽州社会是“健讼”社会,历史文献也多有关于徽州“健讼”的文本书写。其实,“健讼”现象在徽州的存在,时间发展上不具有全程一贯性,空间分布上也不具有全域共同性;涉讼的种类相对集中,“累讼不休”的多是风水祖坟地之...
关键词:徽州 健讼 实态 种类 文本书写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诉讼观念探析——以“争业类”案件为例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3年第6期161-164,共4页王明祥 
古代中国的诉讼观念虽以“无讼”思想中的“厌讼”“息讼”为主,但也存在特殊情况。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依据,南宋时期百姓为了利益到官府投状,不接受官府的调处而坚持诉讼;官府重视百姓的诉讼,公正审理,支持百姓有冤屈的诉请。
关键词:《名公书判清明集》 诉讼观念 息讼 健讼 公正审理 
中国古代诉讼观念综述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22年第9期58-60,共3页赵子霄 
以1996-2020年内关于古代诉讼观念的文章进行综述,从无讼、健讼到折中进行论述,得出中国古代诉讼观念是折中,即官方、精英阶层倡导无讼、非讼,而民众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好讼和害怕去官府诉讼的矛盾结合体的结论。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了“...
关键词:古代诉讼态度 无讼 健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