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群树种

作品数:46被引量:1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平孙谷畴庞学勇曾小平张丽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贵州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林业》《湖南林业科技》《中国林业》《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贺兰山主要建群树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森林工程》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杨勋爵 孟兆云 李越 杨雨泽 李营刚 苏云 李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2JBTD010);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JJS23058)。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系统分析该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贺兰山3种主要建群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
关键词:建群树种 真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Illumina MiSeq测序 
喀斯特峰丛洼地3个建群树种“植物-凋落物-土壤”系统氮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吴凤婵 蔡国俊 李安定 张红玉 张丽敏 彭熙 
贵州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黔科合JZ字[2014]200208);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18]1410);贵州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200,黔科合平台人才[2021]5624号)。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
关键词:氮同位素 植物-凋落物-土壤 生态策略 适应机制 喀斯特峰丛洼地 
西藏东部主要建群树种径向生长对极端干旱的响应差异被引量:5
《生态学报》2024年第3期1221-1230,共10页钟元 郑嘉诚 邱红岩 吕利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1074);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301)。
不同坡向、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可能不同,然而这方面的认识不足。为此,选取西藏东部珠角拉山阴、阳坡的建群树种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和大果圆柏(Juniperus tibetica),在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了树...
关键词:大果圆柏 川西云杉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极端干旱 抵抗力 恢复力 
中国东北地区12个建群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的MaxEnt模型分析被引量:20
《生态学报》2022年第23期9712-9725,共14页杜倩 魏晨辉 梁陈涛 于景华 王慧梅 王文杰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730641,31670699);中央高校计划(2572021DT03)。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对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具有较大影响。东北森林物种丰富度较高,目前尚缺乏基于主要树种、未来不同气候模式的综合研究。基于12种建群树种的分布数据及23个环境变量(19个生物气候因子、土...
关键词:MaxEnt模型 未来气候变化模式 中国东北地区 物种损失率 物种周转率 
气候变化对森林树种分布信息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
《林业科技通讯》2022年第4期23-27,共5页李学平 
为了有效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特点,为造林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树种分布信息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某地区森林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气候模拟,分析研究区森林树种的分布信息和生物量...
关键词:气候变化 森林树种分布信息 地上生物量 气候变化模拟实验 建群树种 景观水平 
胡杨雌雄株叶片气孔特征差异比较被引量:3
《甘肃林业》2022年第1期39-41,共3页刘一凡 冯俊鑫 王斌强 文嘉禄 张晓玮 
甘肃省青年科技计划(18JR3RA188);甘肃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2008014)资助。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落叶乔木,多生长在荒漠地带,为第三纪的孑遗植物。胡杨具有极喜光、耐盐碱、耐大气干旱、抗风沙、喜温暖也耐寒等特性,是干旱荒漠区自然林主要建群树种,能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和沙...
关键词:孑遗植物 杨属 建群树种 大气干旱 干旱荒漠区 荒漠地带 叶片气孔 雌雄株 
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建群树种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9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5期36-44,共9页蔡国俊 锁盆春 张丽敏 符裕红 李安定 
贵州省科技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黔科合JZ字[2014]200208);“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60404)。
研究植物器官中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了解植物体内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分配机理,揭示植物生活史策略及其响应和适应环境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枝、叶中的C、N、P...
关键词:生态化学计量 生态策略 适应机制 喀斯特峰丛洼地 养分利用 
西南亚高山次生灌丛促进建群树种更新恢复技术被引量:2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1年第3期667-676,共10页庞学勇 向双 赵文强 李丹丹 刘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0658);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XDA20020401);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SZDZX0030,2018SZDZX0033)资助。
针对西南亚高山区大量退化灌丛恢复技术缺乏的问题,在浓密灌丛抑制建群树种幼苗更新的生态系统,采用调控灌丛冠幅和适当去除地被物层技术,以改善灌丛生态系统中限制建群树种更新和生长的环境因子,促进幼苗生长和更新;在缺乏种源的灌丛...
关键词:次生灌丛 建群树种 更新 演替 生态恢复 亚高山森林 
胡杨,大自然塑造的英雄树
《中国林业》2021年第7期48-55,共8页高端芳 贾培信 
推荐词胡杨的祖先在1.35亿年前就出现了,是世界最古老的珍稀树种。在6500万年前,胡杨渐成我国西北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树种。胡杨随河流改道沙化屡屡迁徙,它曾驻足的痕迹见证了中国西北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胡杨林仍然犹如一条条绿色...
关键词:绿色长城 河流改道 珍稀树种 建群树种 胡杨林 审美价值 英雄树 荒漠化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圆柏病害防控技术被引量:4
《甘肃林业》2020年第3期37-38,共2页董永骏 金敏艳 林媛 袁虹 
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是祁连山林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中唯一分布在阳坡或半阳坡上的建群树种。祁连圆柏林垂直分布高度在海拔2500~3400米之间,位于青海云杉林上限地带,是祁连山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保护阳坡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祁连圆柏 亚高山暗针叶林 水源涵养林 建群树种 病害种类 病害防控 青海云杉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