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辊硬度

作品数:22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杨宏君王俊英聂发辉曾宪红别红雨更多>>
相关机构:华源江西江纺有限公司河南豫北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纺织导报》《棉纺织技术》《纸和造纸》《纺织机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胶辊硬度与紫外线光照对细特涤纶混纺纱质量的影响
《纺织器材》2020年第4期23-25,共3页王丽 辛春月 董志勇 
为了提高细特涤纶混纺纱质量,介绍涤纶混纺细号纱用胶辊的要求、选型原则,用不同硬度、不同紫外线光照时间的细纱胶辊试纺细特T/R 60/4011.8 tex纱,分析其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胶辊应以纱线号数、纤维性能和成纱质量稳定性...
关键词:细纱 胶辊 硬度 紫外线光照 处理 成纱质量 
胶辊硬度对环锭纱质量的影响
《国际纺织导报》2020年第7期10-10,12,共2页V.Chaudhary M.Joshi V.S.Shivankar 朱瑜(译) 孟粉叶(校) 
在环锭细纱机3/3牵伸系统中,研究安装有9种不同硬度胶辊的上罗拉牵伸的棉纱的质量问题。试验通过改变罗拉胶辊的硬度对纱线试样进行牵伸,然后采用AFIS和UT-3测试仪评估纱线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中,上罗拉胶辊...
关键词:环锭细纱机 牵伸系统 纱线质量 环锭纱 胶辊硬度 罗拉牵伸 AFIS 棉结 
胶辊胶圈的使用与管理
《棉纺织技术》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熊伟 周献珠 
探讨生产中胶圈胶辊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措施。阐述了纺纱车间胶辊胶圈破损、破裂、划痕、划伤、龟裂、污染、损坏、缠绕的危害性,分别从胶辊缠绕处理方式、胶辊轴承与罗拉轴承清洗加油、牵伸卷绕部位清洁频率、生产车间更换胶圈胶辊四个...
关键词:胶辊 胶圈 罗拉轴承 牵伸卷绕部件 细纱工序 胶辊磨砺次数 胶辊硬度 
浅析环锭纺细纱机罗拉扭振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纺织器材》2015年第B06期35-36,共2页盖英海 
随着纺织新型纤维的不断推出,特别是化学纤维的不断改良,纤维表面的摩擦因数差别较大,部分纤维在细纱机牵伸过程中,对细纱牵伸元件产生了不良作用。细纱机后罗拉扭振就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严重危害成纱质量,是新型纤维加工企业...
关键词:环锭细纱机 罗拉扭振 摩擦力 后牵伸倍数 胶辊硬度 隔距 高效牵伸 
新型纤维赛络纺纱牵伸器材使用实践
《纺织服装科技》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井国玲 朱旭 谢永定 
本文从细纱胶辊硬度、直径、前冲量、压力及胶圈的选型对新型纤维赛络纺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试验,我们知道在纺赛络纱时使用大直径高弹性免处理软胶辊,同时配以适当前冲、加压及优良的胶圈对产品有利。
关键词:赛络纺 胶辊硬度 直径 摇架压力 前冲量 
阳离子改性涤纶与粘混纺产品绵结因素分析及工艺优选被引量:1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年第4期5-6,共2页方小兰 
探讨阳离子改性涤纶与不同细度粘胶纤维混纺的涤粘系列品种的产品质量以及所选用的工艺配置,通过对不同原料粗细度相同工艺、相同原料各工序不同车速、细纱不同胶辊型号不同牵伸参数等试验,达到优选生产高品质的涤阳粘混纺系列品种的工艺。
关键词:阳离子可染涤纶 粘胶 车速 直径 胶辊硬度 工艺 棉结 
胶辊硬度对不同纤维品种、特数纱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纺织器材》2010年第5期44-46,共3页王俊英 
为了合理使用胶辊,提高成纱质量,探讨了不同硬度胶辊对不同纤维品种及同一纤维、不同特数纱质量的影响,指出:丁腈胶辊硬度越低,纺纱质量越好;胶辊硬度对纯棉纱质量影响较大,对化纤影响较小,对棉、化纤混纺影响介于二者之间;纱线特数由...
关键词:丁腈胶辊 硬度 纤维品种 成纱质量 影响 
棉与金属纤维混纺纱的纺制被引量:6
《棉纺织技术》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杨云灿 
探讨金属纤维牵切丝与棉混纺纱的纺纱方法。针对金属牵切丝及混纺纱的特点,在纺纱工艺、试验检验及有关生产管理方面采取了必要措施。并粗细工序放大罗拉牵伸隔距并适当提高胶辊硬度,采用棉精梳条预并,细纱缩短钢丝圈调换周期,适当加大...
关键词:金属牵切丝 混纺纱 隔距 胶辊硬度 钢丝圈 检测方法 
仿羊绒纤维纯纺纱的开发
《纺织器材》2008年第B06期57-58,共2页孙建新 沃光辉 南树伦 闫光辉 朱月梅 
根据仿羊绒聚酯纤维线密度小、强力低、摩擦系数小的特点,从原料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纺纱各工序工艺配置及主要工艺参数等方面介绍了仿羊绒纯纺纱的开发,指出前纺采用多梳少打,放大隔距,后纺采用低车速、后区大牵伸,并优选器材,可克服仿...
关键词:仿羊绒纤维 纯纺 多梳少打 后区大牵伸 胶辊硬度 成纱质量 
圣麻Coolplus混纺纱生产实践被引量:3
《棉纺织技术》2008年第5期40-42,共3页刘金辉 李维周 佘崇舰 
为顺利纺制圣麻Coolplus混纺纱,根据圣麻、Coolplus纤维的特性及成纱质量要求,原料采用包混,三道并条确保纤维混和均匀,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钢丝圈重量比纺棉时稍重。实践表明,通过优化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及采取技术措施,成纱质量...
关键词:圣麻纤维 COOLPLUS 混纺纱 粗纱捻系数 胶辊硬度 成纱条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