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

作品数:97被引量:11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李朝晖程和友曹建军侯国云冯金银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李雨杭 陈山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情节是法官量刑的重要参考因素。目前,“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同案不同判问题较为突出。司法实践的困境源于“逃逸”情节认定的法理争议,即“逃避法律追究说”与“逃避救助义务说”的...
关键词:交通肇事 逃逸 独立情节 规范目的 
交通肇事后留在现场积极救助但放任他人顶罪的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公民与法(审判版)》2023年第7期48-51,共4页段军英 彭璐 
裁判要旨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应当实质性把握“逃逸”的本质内涵,不能仅从肇事人是否客观上离开事故现场进行简单认定。交通肇事行为人虽未离开现场并积极救助,但默许他人为自己顶罪,留在现场的肇事人已经失...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 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行为 裁判要旨 逃避法律追究 积极救助 放任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实质与认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89-92,共4页路晶晶 
"交通肇事后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复杂,正确认识逃逸的实质对于解决其认定问题至关重要,目前有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的理论学说,包括逃避法律追究说和不履行救助义务说,但两种学说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关键词:交通肇事后逃逸 逃避法律追究说 不履行救助义务说 本质不作为 
独立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法纠偏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3年第8期92-95,共4页范贤毓 
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被害人自陷风险对过失犯的刑事责任影响研究”(编号:2022Y093)阶段性成果。
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的适用,司法实践中多一边坚持以基本犯的成立为前提,一边却将大多数肇事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行为定性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对规范中出现的“逃逸”做一致性解释决定了逃逸致人死亡应以交通肇事罪的入罪...
关键词: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后逃逸 适用从属性 重复评价 
浅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构成
《公民与法(检察版)》2022年第12期55-56,共2页陈慧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速发展,机动车数量逐年增长,交通肇事成为高发刑事案件,并且交通肇事后逃逸层出不穷。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形千变万化,逃逸的情形也不尽相同,把握不同案件中的相同本质,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是司法实务判定的难点。正确...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刑事案件 交通肇事后逃逸 正确适用法律 交通事故 司法机关 机动车数量 逃逸案件 
交通肇事后“逃逸”认定“四步法”
《清风苑》2022年第12期55-57,共3页远桂宝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是涉及罪重与罪轻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刑法缺少对逃逸的立法解释,而司法解释又比较原则与抽象,另一方面理论上对逃逸的解释众说纷绘,再加上现实中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形式多样、错综复杂,共同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
关键词:立法解释 交通肇事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四步法 司法解释 司法实践 认定 刑法 
车辆剐蹭后径行驶离 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法庭内外》2022年第11期22-23,共2页赵锋 张婷婷 
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发生轻微刷蹭,当事人认为只是车辆之间的轻微接触、没有造成损失,未与对方驾驶人协商,自行驾车离开。当事人的这一行为,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是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处以罚款、记分的处罚。当事人认为此乃小题大做...
关键词:交通肇事后逃逸 处罚决定 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部门 小题大做 驾驶 车辆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限制性认定被引量:1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1年第6期77-88,共12页姜天琦 
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司法实践观点不一,学理上也存在分歧。刑法对逃逸的加重处罚可谓是社会现实倒逼的产物,是一种被动之举,其根据存在争议。如果以尊重立法原意为导向解读加重处罚的目的,所能认定为肇事后逃逸的情形虽然是...
关键词: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 加重处罚 规范目的 
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的合宪性分析——基于比例原则和平等原则的思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S02期48-51,共4页任彬彬 
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的法律规定在刑法界一直是广为探讨的话题,但很少有学者从宪法的角度探讨该规定是否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涵。如果从最高位阶的宪法角度都不能使其合理存在,那么探究其刑法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便失去了意义...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比例原则 平等原则 合宪性 
肇事者隐瞒身份并离开现场构成逃逸
《人民司法》2020年第23期30-33,共4页王永兴 黄江南 
被告人撞倒被害人后,在具备救助条件的情况下,置被害人生命处于高度危险状态于不顾,并故意隐瞒自己的肇事者身份,不履行作为肇事者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意图逃避法律追究,致使被害人被后车碾压致死,应当认定被告人的行为属交通肇事后逃...
关键词:交通肇事后逃逸 法定义务 逃避法律追究 高度危险 肇事者 致人死亡 隐瞒 救助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