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

作品数:1929被引量:10376H指数:5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明李友军吴金芝陈阜张海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土壤水吸力与耕作方式对土壤压缩——回弹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土壤通报》2022年第1期66-73,共8页金玉贺 肖质秋 安晶 邹洪涛 张玉龙 虞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8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1CB100502)资助。
【目的】合理耕作方式是缓解土壤压实、提升土壤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机械物理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土壤耕作质量。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吸力和耕作方式下土壤压缩曲线及模型拟合效果,分析土壤回弹—再压缩曲线变...
关键词:土壤水吸力 耕作方式 压缩曲线 预固结压力 压缩—回弹指数 
施磷量与耕作方式交互作用对甜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年第1期22-29,共8页王炎 李振宙 黄凯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35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14CB160312);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8]2297号);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重大研究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33;黔教合KY字[2018]015)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施磷量对甜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磷肥处理,研究了其对甜荞根际土壤养分、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
关键词:耕作方式 施磷量 甜荞 植株形态 产量 
耕作方式与施肥对旱农区粮饲兼用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年第1期179-185,共7页张明君 李玲玲 谢军红 任金虎 Lamptey Shirley 
973计划项目(2012CB7229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22B04-3)
采用大田试验,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T1:传统翻耕,T2:旋耕,T3:深松耕,T4:免耕)搭配2种施氮水平(N2:施纯氮200 kg·hm^(-2),N3:施纯氮300 kg·hm^(-2))下对玉米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
关键词:耕作方式 全膜双垄沟播 深松耕 耗水量 干物质积累量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耕作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第4期64-67,95,共5页夏积德 吴发启 周波 
国家"973"计划项目"不同类型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研究项目"(2007CB407201)
为研究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选取典型坡耕地,采用示踪块法,对畜力横向犁耕、人力顺向掏挖、人力逆向锄耕和机械横向犁耕4种主要耕作方式在5°,10°,15°3种坡度条件下进行耕作侵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
关键词:耕作侵蚀 土壤颗粒位移 耕作模式 侵蚀量 
耕作方式和秸杆还田对纤维素降解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土壤学报》2016年第4期1027-1036,共10页景音娟 李传海 朱安宁 邹芳 肖永良 曹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100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62;41471239)资助~~
免耕和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明确其对土壤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影响对于土壤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试验站耕作秸秆还田(WtS)、免耕秸秆还田(WntS)、耕作秸秆不还田(Wt)和免耕秸秆不还田(Wnt)4...
关键词:免耕 秸秆还田 纤维素降解细菌 多样性 PCR-RFLP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和上覆水中汞及甲基汞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
《环境科学》2016年第3期910-916,共7页王欣悦 唐振亚 张成 王永敏 王定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13CB43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3113;41173116);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XDJK2015B036)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中甲基汞的影响,在免耕冬水、垄作免耕、厢作免耕、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等5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分层采集土壤和上覆水样品,分析了汞及甲基汞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免耕冬水、垄作免耕以及厢作免耕条...
关键词:耕作方式 紫色水稻土 上覆水  甲基汞 
冬小麦-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第5期1397-1403,共7页李霞 张吉旺 任佰朝 范霞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SDAIT-01-022-05);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150404);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09);山东省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资助
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和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处理,研究冬小麦-夏玉米播前耕作条件下夏玉米叶面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 耕作方式 叶面积 衰老酶活性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42
《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第11期216-224,共9页秦晓波 李玉娥 万运帆 廖育林 范美蓉 高清竹 刘硕 马欣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103039);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417106);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农田和草地碳汇潜力与扩增战略研究(2013-2014)
稻田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强度受多种田间管理的影响,以往对各种措施间的交互效应研究较少。为此,该研究利用改进的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连续4个生长季的湖南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观测,旨在分析耕作和稻草还田2种措...
关键词: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 秸秆 双季稻田 免耕 高茬还田 交互效应 
耕作方式对潮土碳氮磷转化相关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3年第5期868-872,共5页王俊华 胡君利 林先贵 朱安宁 戴珏 王军涛 李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109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1005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ISSASIP1118-3)资助~~
为了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评价华北潮土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肥力与质量,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玉米-小麦轮作免耕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玉米季免耕-小麦季翻耕)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相关微生物学性状...
关键词:免耕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土壤呼吸 微生物代谢熵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第7期1900-1906,共7页宋振伟 郭金瑞 任军 闫孝贡 郑成岩 邓艾兴 张卫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118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69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4)资助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
关键词:玉米 垄作 平作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黑土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