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权

作品数:1603被引量:8281H指数:4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程啸周毅王利明张新宝杨立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彭诚信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我国死者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私法构造被引量:3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5-19,共15页彭诚信 李佳桐 
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个人数据交易的私法构造研究”(项目号23AFX014)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就死者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定系统性规则,由于死者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与权利主体不一致,因此需要从权利的主体、客体两方面剖析死者个人信息权利特征并依此分别加以规制。在客体方面,死者个人信息权人格利益部分易与...
关键词:死者个人信息权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权利保护 
论个人信息权与传统人格权的实质性区分
《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23年第12期83-95,共13页彭诚信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资助。
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应能与隐私权等传统人格权相区分,目前司法裁判中出现的二者频繁重叠应予否定。个人信息权与传统人格权适用混乱的根源是,学界误认为二者的并存可通过权利竞合予以解决,忽视了数字社会是适用个人信...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 人格权 算法识别 自然识别 
论个人信息权与传统人格权的实质性区分被引量:12
《法学家》2023年第4期146-159,195-196,共16页彭诚信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资助
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应能与隐私权等传统人格权相区分,目前司法裁判中出现的二者频繁重叠应予否定。个人信息权与传统人格权适用混乱的根源是,学界误认为二者的并存可通过权利竞合予以解决,忽视了数字社会是适用个人信...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 人格权 算法识别 自然识别 
个人信息权益侵权损害赔偿应然范围探讨:基于数字社会的场景被引量:6
《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166-177,共12页彭诚信 许素敏 
个人信息权益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应与数字社会相契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规定的个人信息权益侵权损害赔偿范围应包括精神损害,且个人信息权益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应适度淡化“严重精神损害”的程度要件,降低证明...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益侵权 个人信息财产利益损失 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 损害预防费用 
重解个人信息的本质特征:算法识别性被引量:1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68-81,共14页彭诚信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18ZDA145);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个人信息的可识别定性引发了个人信息权与传统人格权的区分难题,司法裁判中既存在以传统人格权保护个人信息,也存在以个人信息权裁判传统人格权纠纷的现象。可识别不宜作为个人信息的本质特征,因为其脱离了个人信息制度产生的数字社会基...
关键词:数字社会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传统人格权 算法技术 算法识别性 
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建构被引量:46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84-95,共12页彭诚信 许素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18ZDA145)的阶段性成果。
在侵权法保护路径之下,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面临正当性质疑、认定标准严格、损害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困境,导致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难以获得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具有明显的人格属性,与个...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益 精神损害赔偿 法定赔偿数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