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人画像

作品数:80被引量:32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沙武田张小刚张先堂张景峰郑炳林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佛教文化》《宗教学研究》《收藏界》《文史知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敦煌供养人画像的源流及其反映的文化融合
《美术》2025年第2期102-109,共8页郑怡楠 郑炳林 
敦煌石窟供养人图像源自邈真像。邈真像属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其起源很早,在两汉的文献中一般记作“图画形像”,西晋时称之为“素真形”,到唐代才出现“邈真”二字。西汉时期形成的像与赞相结合的形式一直影响到晚唐五代,敦煌写本邈真赞...
关键词:莫高窟 供养人像 邈真像 邈真赞 
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崔岩 
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学”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建设项目(11000024T000003073871);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针对敦煌壁画中的鱼袋及其反映的章服制度问题,以供养人题记和画像为中心,对唐至宋代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出土实物,对此时期流行的鱼袋的形制和材质进行推理。研究表明:鱼袋佩戴者身份主要为归义军节度使及高级官员;鱼...
关键词:敦煌壁画 鱼袋 章服制度 供养人题记 供养人画像 
瓜州榆林窟第3窟西夏属性申论
《宏德学刊》2024年第1期195-220,共26页梁红 沙武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河西石窟多语言壁题考古资料抢救性调查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2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0VJXT01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资助“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批准号:B18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瓜州榆林窟第3窟出现了大量元代各民族文字的游人题记,又有明显属于元代补绘的蒙古装供养人画像,加上洞窟深厚的汉藏并存、显密共融的图像风格与义理思想,可见是反映西夏佛教及其艺术最为典型的洞窟,洞窟营建的西夏时代关系是清晰的。...
关键词:榆林窟第3窟 蒙古装供养人画像 元代皇家窟 酿酒图 取经图 
张议潮功德窟 政治与佛教的完美融合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第9期92-101,共10页江映烛 
唐咸通六年(865),张准深代其叔父张议潮建成莫高窟156窟,窟内题记壁画等内容十分丰富。题写于前室北壁的《莫高窟记》,精准概述了莫高窟的营建轨迹,是日后研究莫高窟最常被提及的内容。大幅叙事经变画创新出现,一改前代以干佛图为主的形...
关键词:供养人画像 北壁 张议潮 莫高窟 佛图 经变画 功德窟 完美融合 
浅析敦煌莫高窟供养人画像——以第130窟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为例
《莲池周刊》2023年第51期25-27,共3页马昕怡 
敦煌莫高窟供养人画像通常描绘的是修建洞窟的窟主或资助者,他们请画工根据自己的真实样貌绘制于洞窟之内,并且加以榜题记载,因此,供养人画像是研究洞窟历史年代、绘画风格以及人物身份重要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重点...
榆林窟第3窟南北壁净土变内容新论——一场西夏皇家集体礼忏仪式活动的复现
《形象史学》2023年第4期227-246,共20页朱全稳 沙武田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专项“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项目编号:20VJXTO14)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作为敦煌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学界对于榆林窟第3窟相关问题有诸多探讨,比如对该窟的开凿年代至今仍有不同意见。1沙武田与梁红新近撰写的《瓜州榆林窟第3窟西夏属性申论》一文,在回顾诸家之说的基础上重新从游人题记、供养人...
关键词:供养人画像 净土变 游人题记 礼忏 敦煌石窟 山水画 瓜州 西夏 
赣州慈云寺塔出土北宋绘画研究
《河北画报》2023年第20期86-88,共3页常雪超 
在2004年对慈云塔身维修过程中,于慈云塔第四层塔身内壁发现一暗龛,据相关资料披露,暗龛长55厘米、宽33厘米、高117厘米,出土经卷、供养图及相关文物数百件。基于暗龛出土文物,同时参考慈云寺历史上的建制沿革,本文拟就历史上的慈云寺...
关键词:赣州 慈云寺塔 供养人画像 经卷 
莫高窟第428窟供养人画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敦煌学辑刊》2022年第1期152-163,共12页陈培丽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美术史”(20ZD14)。
莫高窟作为历时千年之久的佛教石窟,供养人对其形成、发展和演变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第428窟是莫高窟供养人画像数量最多的一个洞窟,仅表层供养人画像就有1242身,其中占一半以上的是僧人像。通过研究可知,第428窟绘制大量的供养僧人像...
关键词:第428窟 供养人画像 供养僧人 寺院经济 僧人逃逸 
克孜尔第38窟原创性影响初探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1年第1期184-195,473,共13页王雨 
前言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年代约3—8世纪,现有洞窟编号269个,洞窟形制有大像窟、中心柱窟、方形窟和僧房窟,现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壁画题材有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
关键词:克孜尔石窟 供养人画像 龟兹石窟 大像窟 石窟群 僧房窟 天宫伎乐 晕染法 
中西方艺术赞助机制下视觉图像功能研究
《今古文创》2021年第36期91-94,共4页陈梦源 吴卫华 
艺术赞助机制是促进、维持和激励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分析中西方艺术赞助功能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强调对受众的教化功能和引导功能,敦煌莫高窟艺术赞助机制强调视觉图像的再现功能和政治功能,二者都对绘画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
关键词:赞助机制 视觉图像 供养人画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