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经济

作品数:365被引量:58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祥伟刘小平周奇丁莉霞项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寺有土地看宋代寺院经济的地域差异
《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梁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S169);陕西省文物保护利用重大课题研究项目:(2023HZ1520)。
北宋以来,佛教中心由北向南转移,佛教发展的地域性不平衡渐趋突出,佛寺的分布、寺院经济差异在不同地域呈现各自特色。从寺院占有土地看,宋代寺院经济呈现出了南北地区差异、南方各路差异以及区域内佛寺宗派间的差异。寺院经济地域总体...
关键词:佛教 寺院 经济 土地 地域 差异 
唐义净所译佛经中的故事类型研究
《佛教文化》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李欣怡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直到唐代才臻于成熟,基本完成了中国化。唐代佛教的发展能够如此繁荣兴旺,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也离不开寺院经济雄厚实力的支撑。其中像慈恩寺、西名寺等都是由国家斥巨资修建的大寺,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能够很好...
关键词:唐代佛教 译经 故事类型 慈恩寺 寺院经济 繁荣兴旺 中国化 佛学 
南唐饶州舍卖山地契约摩崖考释
《农业考古》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谭天枢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晋皖闽家族契约文书中的法律秩序研究”(项目编号:22BFX020);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博士创新实践项目“徐谓礼文书整理与南宋公文运行规则研究”(项目编号:2021BSCX01)。
本文对浮梁县蛟潭镇万寿寺林场所存《乾德二年(964)饶州裴承、裴禄兄弟等舍、卖山地契约五种》摩崖作出考释和论述,认为其内容涉及南唐时期饶州馀干、新昌二县基层村社的田土交易、牙税货币与法律制度,见证了五代、两宋饶州的崇佛之风,...
关键词:契约 田土交易 村社 崇佛之风 寺院经济 
唐代佛教造像赞助群体及风格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2023年第12期46-48,共3页刘如洋 
一、唐代佛造像赞助群体(一)皇室1.资金捐助。唐代佛家面临的是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政府非但不限制寺院经济,反而给予支持,一些大寺庙还受到统治者非凡的宠遇,如唐玄宗时期,他就多次亲自出资修建大型佛教寺庙。2.委托皇家工匠。皇家往...
关键词:佛造像 佛教寺庙 佛教造像 艺术水准 寺院经济 工匠 佛像 唐玄宗时期 
奔走世缘:明清南京承恩寺的佛宦互动与寺院经济被引量:1
《史林》2023年第5期52-64,217,218,共15页胡箫白 闫瑾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西人游记与中国边疆史地知识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0CZS074);江苏省社科基金文脉专项一般项目“名胜景观与明清南京城市文化特征研究”(21WMB024);南京市文旅局委托研究项目“南京名胜景观与古今地名研究”阶段性成果。
承恩寺位于南京城市中心区域,于明朝景泰年间改自宦官王瑾故第。承恩寺的建立以南京的佛宦互动为背景,体现了明代前期汉藏佛教交融的宗派面向。明代中期开始,南京商品经济勃兴,承恩寺亦凭借其区位优势积极经营商铺及旅舍租赁产业。寺院...
关键词:承恩寺 明清南京 佛宦互动 寺院经济 
清初岭南山林寺院经济与地方社会
《岭南文史》2023年第3期82-87,74,共7页安大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多卷本)”(20&ZD260)阶段性成果。
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
关键词:六祖慧能 禅宗南宗 山林佛教 禅宗文化 岭南地区 寺院经济 清初 
锦石岩寺:一座山区千年古刹的寺院经济样本——以石刻资料为中心
《学术研究》2023年第9期46-51,共6页严家森 
位于广东丹霞山的锦石岩寺现存近百处摩崖、碑刻,为研究这座千年古刹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史料。以田野调查结合拓片资料研究的方法,有助于还原这座岭南山区中小寺院的历史脉络,考证了其明代的法系为临济宗;考察了该寺院的四项主...
关键词:寺院经济 农禅并举 锦石岩寺 别传寺 
宗派组织与寺产控制——以清代普陀山为例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4期7-14,共8页李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民国东南地区寺院经济与宗法制度研究”(编号:20CZJ008)阶段性成果。
就全面认知中国佛教宗派而言,剃派、法派等宗派组织的经济意义值得重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在明末重兴后形成了以普济寺、法雨寺为中心的剃派组织。清初,禅宗法脉再次传入普陀山。以潮音、性统为中心的法派组织掌控前、后两...
关键词:普陀山 宗派组织 剃派 法派 寺院经济 
辽代寺院经济新探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153-154,共2页王德朋 
在中国佛教史上,辽代一向以崇佛著称。辽代佛教寺院财产的来源,部分为前代遗留,幽州地区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辽代寺院财产来源可归纳为皇帝救赐、世俗信众捐施、寺院从事宗教活动的收入、寺院开展商业活动的收入。此外,还应包括寺院接...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寺院财产 辽代 崇佛 寺院经济 商业活动 
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方法
《佛学研究》2022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圣凯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0月本书根据佛教僧众与佛、法、僧、俗的四种关系,将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的研究划分出七大领域:信仰生活、制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物质生活、寺院经济以及寺院生活空间,探索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
关键词:社会史研究 佛教观念 寺院经济 方法论 四种关系 生活空间 信仰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