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

作品数:517被引量:47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建永李四龙纪华传徐文明李富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汤用彤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的玄学问题
《中国哲学史》2025年第1期48-59,共12页李兰芬 
中国佛教史研究及魏晋玄学研究,是汤用彤先生两大标志性的学术成就。魏晋时期,是这两项研究所涉的同一历史时期。魏晋玄学对于外来佛教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所起的桥梁作用,无疑是汤用彤先生在两项研究中极为强调的主题。但从史学及宗教...
关键词:汤用彤 魏晋玄学 中国佛教史 
传诠不谬:中国化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立与发展轨则
《法音》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骆海飞 
智顗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承续印度佛教传统之际,结合华夏本土文明,“说己心中所行法门”^([1]),建构起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创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中国化佛教宗派—天台宗。在天台宗理论体系的阐发与宗派的创立过程中,对于佛...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印度佛教 智顗 天台宗 中国化佛教 宗派 理论体系 创立过程 
形塑草衣文殊:宋代草衣文殊故事的文本建構、流傳與嬗變
《新宋学》2024年第1期156-167,共12页陸會瓊 
文殊图像与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文殊历代画像、各式造像及文殊信仰的多方面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处不再赘言。草衣文殊是文殊画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其出现於北宋元丰六年(10...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文殊信仰 佛教典籍 故事文本 禅宗 研究成果 
《楞严经》考辨
《法音》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陈士强 
《楞严经》是一部论述“如来藏”思想的大乘经。它在中国佛教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思想影响,然而又存在着分歧极大的真伪之争。笔者在撰写《大藏经总目提要·经藏续编》中“唐般剌蜜帝译《楞严经》十卷”一节的解说时,数读其经,认为此经...
关键词:《楞严经》 中国佛教史 大乘经 如来藏 楞严 经藏 总目提要 伪经 
封底图片说明
《河南文史资料》2024年第5期70-70,F0004,共2页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依邙山,南望洛水。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它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佛教传入 祖庭 图片说明 中外文化交流 白马寺 河南省洛阳市 
中国佛教史学者曹刚华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曹刚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杰出系列学者,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系列学者。著有《宋代佛教史籍研究》《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清代佛教史籍研究》《中国古...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中国人民大学 宋代佛教史籍 明代佛教 清代佛教史籍 方志研究 数据库建设 多卷本 
近代中国佛教史研究综述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8期85-90,共6页刘琼 
2000年之前,许多学者习惯用“复兴”来形容民国佛教的历史。虽有学者提出对民国佛教复兴论的质疑和警惕,但受制于史料、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路径等因素,学界仍然习惯从太虚等革新派僧侣的社会活动、佛教在民国出现的新事物为出发点,继续讨...
关键词:复兴 民国 佛教史 方法论 
辽朝佛教信仰演变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法音》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鞠贺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一13世纪辽宁地区佛教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1CMA002。
辽朝初年佛教就已传人契丹内地,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辽朝佛教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并非以一个面貌贯穿始终,而是历经演变。辽朝在客观上为佛经、佛教义学的传承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造就了辽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佛教信仰 中国佛教史 佛教义学 世俗佛教 佛教典籍 功利色彩 辽朝 发展态势 
“情”与“感应”:佛教中国化视域下庐山慧远的报应论
《法音》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朱兆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ZDA233。
庐山慧远(334-416)是东晋时期乃至整个中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佛门领袖与佛教思想家之一。他将佛教各派别学说兼收并蓄,以佛学融会儒、道,对佛教面对的种种挑战,作出了系统的理论性回答。^([1])慧远的报应论及其中形尽神不灭的思想长期...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佛教中国化 庐山慧远 东晋时期 报应论 神不灭 兼收并蓄 佛学 
陈言皆妙用 余味有新功——《自语他言:文字中的释道宣》评介
《佛学研究》2023年第2期373-378,共6页国威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宣(596—667)是一位无法回避的关键人物。他不仅以教界领袖的身份积极参与护法活动,对唐代初期的宗教政策和佛教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涉猎广泛、著述宏富,在佛教的律学、制度、史学、文献、目录等领域皆卓有建树。...
关键词:中国佛教史 宗教政策 汉传佛教 关键人物 唐代初期 研究范式 护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