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

作品数:216被引量:36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聂顺新介永强王玉李艳谢山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认同视域下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考察——以唐代佛教僧人为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戎川 
国家宗教事务局招标科研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事务治理实践创新研究”(2024GZCX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唐代佛教僧人的传记及相关金石资料中可以看出,受到唐代社会主流文化所承认和推崇的僧人,往往不具有“神异”或“神通”的特点,而是具备了儒学背景或深厚儒学功底的“儒佛兼修”的涉儒僧人。他们往往对儒学有着在先的文化认同,对忠孝...
关键词:宗教中国化 文化认同 唐代佛教 儒学 
唐代寺院茶叶消费原因探析
《茶博览》2024年第7期58-63,共6页陶德臣 
学界公认,唐代佛教繁荣,寺院饮茶风行。有鉴于此,学者对寺院饮茶之习极为重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侧重于僧人饮茶活动,对其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关注不够,尤其是从消费视角研究寺院茶叶消费需求、来源、影响的成果不多。需要...
关键词:唐代佛教 茶叶消费 僧人 寺院 饮茶 原因探析 消费视角 研究视角 
唐义净所译佛经中的故事类型研究
《佛教文化》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李欣怡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国,直到唐代才臻于成熟,基本完成了中国化。唐代佛教的发展能够如此繁荣兴旺,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也离不开寺院经济雄厚实力的支撑。其中像慈恩寺、西名寺等都是由国家斥巨资修建的大寺,经济实力十分雄厚,能够很好...
关键词:唐代佛教 译经 故事类型 慈恩寺 寺院经济 繁荣兴旺 中国化 佛学 
三门峡灵宝车峪唐代与明代造像遗迹
《寻根》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赵淑梅 
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豫西地区石窟寺及摩崖石刻现状调查”(批准号:2022XWH119)阶段性研究成果。
车峪位于三门峡灵宝西部豫、陕两省交界的秦岭岭脊北麓,属于秦岭华山山脉东延部分。千佛洞、塔形窟和三官洞所在的车峪,位于灵宝故县镇进家村南侧。千佛洞是依山而凿的唐代佛教石窟寺遗迹,石质为石英片岩花岗岩。位于车峪深处秦岭岭脊...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文物保护单位 普查资料 石窟寺 唐代佛教 千佛洞 石英片岩 小秦岭 
净土选择与现世救渡——莫高窟第172窟营建理念探析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305-319,587-588,共17页焦树峰 
2022年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专项科研项目“唐长安对敦煌石窟影响研究”(YZJDA0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111)“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B1803)阶段性成果。
莫高窟第172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按照樊锦诗、刘玉权等学者的研究,属于盛唐第四期,其上限早不过天宝元年(742),下限当晚不过沙州陷蕃的建中二年(781)。^(①)这一时期,唐代佛教处于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发展“成熟”,通壁...
关键词:观无量寿经变 唐代佛教 天宝元年 礼忏 樊锦诗 莫高窟 救渡 图像布局 
唐代寺院与疾病救治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朱津萱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一书中明确地将传染病和人类的关系阐述出来,书中指出传染病在人类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也会一直与人类存在下去,同时也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基本参数和决定因子。1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
关键词:唐代佛教 疾病救治 魏晋南北朝 社会救助体系 决定因子 麦克尼尔 历史与传统 传染病 
入唐日僧最澄、空海攜歸碑銘輯考
《唐研究》2023年第1期101-140,共40页劉慧婷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日韓所藏中國古逸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號:20&ZD273)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入唐八家”是日本遣唐使中請回唐代佛教文物文獻最爲傑出的代表。在唐求法旅程中,他們不僅與唐土的僧侣文士有着密切的交流,還請回大量的佛教經律章疏等内典文獻、法器道具及外典若干,這些文獻大多著録在其回國上奏天皇的“...
关键词:唐代佛教 最澄 空海 入唐八家 日本遣唐使 文獻 
释历史中的宝相花被引量:1
《炎黄地理》2023年第10期10-12,共3页穆雨 
西安开放大学2020—2021年度重点课题“唐代敦煌石窟宝相花图案在丝路传播中的传承与应用”(编号:2020xakdktyj-06)。
源于敦煌佛窟的宝相花,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定型并风靡于唐朝,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缩影。宝相花的发展跟随佛教东传的路径,以莲花为母体,兼收石榴纹、云头纹、牡丹纹等各类西来以及本土传统纹饰元素,从融合性较低的联珠团花发展为华美...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 唐代佛教 佛教东传 宝相花 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寓意 应用领域 生活化 
辽代鲜演法师的顿教观述义
《法音》2023年第9期13-17,共5页谭睿 
辽代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响,总体上沿袭唐制,辽代佛教义学也在继承唐代佛学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辽代佛教发展繁盛、宗派众多,华严学是辽代佛学中的显学。活跃于辽道宗时期的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是辽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华严宗 唐代佛教 华严经 佛教义学 义理学 辽道宗 辽代 鲜演 
唐代佛教与山水共生的寺院诗被引量: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4-104,共11页左福生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佛教寺院与宋代诗歌的互动关系研究”(19XZW013);2019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宋代寺院对诗歌创作与传播的影响研究”(19XWB024)。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
关键词:寺院诗 藉景畅理 触境明心 纪实写景 清寂幽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