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观念

作品数:86被引量:30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赵晓峰贺雪峰周莉杨华吴春梅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思想中的重义传统
《学术探索》2024年第12期80-81,共2页陈乔见 
拙著《义的谱系》,副标题是“中国古代的正义与公共传统”。我从四个方面大致介绍:一是写作意图,二是研究进路,三是本书内容与结构,四是概括“义”的四条谱系。第一,该书的写作缘起,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公私辨》到《义的谱系》。我在博...
关键词:写作意图 博士后 公私观念 现代诠释 研究成果 副标题 内容与结构 研究进路 
作者回应
《学术探索》2024年第12期94-96,共3页陈乔见 
首先确实要非常感谢四位先生!感谢他们对这本书的肯定和誉美,但更要感谢几位先生提出的批评,我获益匪浅。现在我做个简短的回应,因为问题非常多,就挑一些问题来回答。朱承教授这几年一直关注儒学的公共性问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所以他...
关键词:公私观念 公共性问题 五个方面 儒学 回应 感谢 文章 
《管子》政治哲学中的公私观念
《古代文明(中英文)》2024年第3期72-79,158,共9页曾筱琪 田贺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思想主题转换与观念体系建构研究”(项目批号:20GZGX06);吉林省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荀子‘理’的政治哲学研究”(项目批号:2022C03116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公私之辨是战国时期的焦点议题,《管子》作为战国中后期的重要文献,反映了诸子思想激烈争鸣与积极融合的特质,其公私观念一方面秉持法家立场,将公私对立的理论推向极致,以此诠释法的权威性、客观性;另一方面则吸收黄老道家思想,将天地...
关键词:《管子》 公私 政治哲学  
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思考“生民社会主义”
《文化纵横》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孙歌 
民间伦理的生命力。“生民”这个概念来自《诗经·大雅·生民》,原本是跟后稷的溯源、祭祀、族群繁衍这些内容息息相关的。在历史传承过程中,,“生民”逐渐成为“百姓”的同义语,但它并不直接等同于“人民”。人民是一个与国家、民族直...
关键词:生民社会主义 公私观念 民间社会 
村治的“私”化:激发村民主体性的基础逻辑——基于水城区积分制实践的社会学阐释被引量:3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74-84,共11页周恩宇 肖秋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传统规约的现代治理转型机制研究”(19BMZ075)。
当前乡村社会面临内生性治理力量式微的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内生治理主体缺位、村民主体性缺失,由此阻碍治理有效乃至乡村振兴目标的推进。水城区的“诚信积分制”从村民主体视角出发,以清晰化逻辑将村级“公务”具象化为个体层面的“...
关键词:积分制 乡村治理 村民主体性 公私观念 
公私观念视角下一座乡村祠堂的诞生——基于对鲁中地区大窎桥村的个案考察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30-39,157,共11页周连华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乡村振兴视域下山东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祠堂是地方宗族社会当中历史文化与群体认同的核心公共空间,其被视为宗族的外在象征与情感纽带。近年来,居于鲁中淄博市淄川区大窎桥村的王氏宗族通过积极联合、协调村落多元力量,公私兼顾观念下复建起宗族祠堂,显现出北方村落多姓杂居...
关键词:公私观念 祠堂 宗族 
律令制时期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3年第5期67-76,共10页王猛 
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律令制时期日本人的公私观研究”(项目编号:L17BSS002)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王猛。
本文着眼于律令制时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念,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伦理层面分析了日本人公私观念的基本特征。其中,政治层面,律令制国家强调天皇地位的至高无上和国家利益的不可侵犯,强制要求人们树立“天皇为公”“国家为公”的观念。经...
关键词:律令制 公私观念 中国文化 天皇 
《诗经》中的公私观念探析
《今古文创》2023年第13期11-13,共3页张萍 徐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民族学:明代汉文典籍所体现的东北区域各民族相互依存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1BMZ11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JB1320386);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JGY20200787)。
天下观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政治理论,所谓“天下”系指天子的国家、社稷。历代大儒学说常将“天下为公”与“君国一体”的思想并存,二者寓于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结构,为人们普遍认同。它可以追溯到公天下论的萌芽——西周时期,...
关键词:《诗经》 公私 西周 特征 意义 
内向传播视域下的儒家公私观
《今传媒》2023年第1期107-110,共4页刘慧聪 
公私观念既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不可或缺的母题,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种独特思想,它不仅贯彻于个人的一切活动之中,而且推动着个体向完善自我、向适应社会的理想境界前进,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也彰显了华夏传播的理论内涵。本文试从...
关键词:公私观念 内向传播 儒家思想 差序格局 
战后日本知识界关于“公私”观的讨论——以沟口雄三的言说为中心被引量:1
《外国问题研究》2022年第4期34-42,124-125,共11页吴亚丹 
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项目“国学经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GJX2020C38)。
在二战后日本“反思近代”思潮中,如何突破欧洲中心主义既定框架、探寻亚洲国家“近代”原理和战后经济腾飞的前近代因由,是知识界讨论的焦点。沟口雄三在继承并修正竹内好、岛田虔次中国学研究基础上,采用“相互异别化”“多元世界观...
关键词:日本中国学 沟口雄三 “公私”观念 近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