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方式

作品数:70被引量:16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向平李向平张晓艺吴华赵翠翠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論唐代魅疾危害、僧道治魅技法與民間療疾風俗——基於宗教醫學視域下的考察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4年第1期364-379,共16页劉儒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宋遼金元墓誌道教文獻整理與研究”(22BZJ042)成果
隨着唐代佛道世俗化、生活化趨勢的發展及推進,其宗教療疾之術依然存活於民間信仰和習俗規範之中。唐代墓誌、筆記、敦煌醫籍文獻遺存了大量的民間宗教醫療信息,底層群體自發表現出對僧道藥物、符咒治病之術的信奉與尊重,演變成爲民衆...
关键词:信仰方式 宗教信仰 僧道 佛道 符咒 精魅 唐代 生活化 
巴蜀石窟五十三佛图像考察被引量:5
《中国美术研究》2017年第3期47-56,共10页邓新航 
2013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现象与观念——历史艺术学视角下的先唐艺术文献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60047);2012年重庆大学文科类跨学部学科项目“西南地区石窟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编号:CDJKXB12005)的阶段性成果
五十三佛造像是巴蜀石窟中比较有时代性、地域性的一种题材,其信仰来源于南朝刘宋时期的西域高僧畺良耶舍所译《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此类造像在巴蜀地区流行于唐代,始见于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集中出现,唐代之后迅速衰落。巴蜀五...
关键词:巴蜀石窟 五十三佛 图像布局 信仰方式 末法思想 
壮族的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冲突——靖西“祭月请神”活动反思被引量:5
《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129-136,共8页凌树东 
民族政策的落实,壮族民间宗教活动逐渐恢复,各种迷活动也纷纷泛滥起来,这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怎样看待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冲突?我觉得采取“左”的态度和右的态度都无助于解决这种冲突,我们“不能把...
关键词:民间信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月神 壮族 原始宗教 迷信活动 冲突 信仰方式 破除迷信 替身 
论敦煌佛教艺术的世俗性——兼论《金刚经变》在莫高窟的出现与消失被引量:9
《敦煌研究》1985年第3期19-27,共9页史苇湘 
本文认为世俗的经济政治生活决定着敦煌佛教和佛教艺术,敦煌俗众的信仰方式也不完全与内地相同。中晚唐时《金刚经变》在莫高窟大量出现,而五代以后却消声匿迹,说明了敦煌佛教艺术有它的个性。仅用“考经寻源”的方法、搬用内地佛教史...
关键词:佛教艺术 敦煌遗书 金刚经 佛教史 世俗性 敦煌佛教 信仰方式 世俗化 禅宗顿教 信仰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