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藻

作品数:68被引量:14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晖魏江春黄良民董志军李秀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NSFC-广东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菌藻
《生物进化》2024年第2期22-23,共2页
二选一还是二合一?查明地衣共生藻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或蓝细菌)通过互惠共生而组成的复合体,它的共生藻主要分为绿藻和蓝细菌(蓝藻)两大类,通常地衣只选择其中一类进行共生,分别形成蓝藻型地衣(cyano-lichen)和绿藻型地衣(chloro-lichen...
关键词:蓝细菌 共生藻 昆明植物研究所 地衣 中国科学院 互惠共生 液态水 气态水 
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手段系统编研中国梅衣科树发类地衣--《中国地衣志第五卷梅衣科(II)》著作简介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4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张琼 
地衣是共生藻(或蓝细菌)与共生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复合互惠共生形成的菌藻群落,物种名称是以地衣中的共生菌命名,分类系统位于菌藻共生群落中的地衣型真菌分类地位。地衣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类生物资源,全球已知地衣约2万...
关键词:地衣型真菌 生物多样性 梅衣 子囊菌 蓝细菌 共生藻 互惠共生 共生菌 
强光及高温诱发白化的中国绿水螅共生细菌多样性的特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4年第8期1401-1410,共10页杨凯宁 卜莉萍 李桂丽 段丽丽 潘红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208,31671529)。
目的:探究强光及高温诱发白化的中国绿水螅共生细菌多样性的特征。方法:以光照强度2000 Lux和温度25℃条件为对照,分别在强光胁迫(6000 Lux,25℃)、高温胁迫(2000 Lux,33℃)以及强光和高温联合胁迫(6000 Lux,33℃)等3种条件下进行诱导...
关键词:中国绿水螅 共生藻 白化 共生细菌 抗氧化能力 
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共生藻(Symbiodinium sp.)种类鉴定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期148-156,共9页黎慧玲 徐轶肖 廖芝衡 谢欢达 黄鹄 顾海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615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GXNSFDA297001);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1076016);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XLSCRSCS2019002)。
2021年12月在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分离纯化得到两株共生藻(BGERL71、BGERL72),通过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发现其与共生藻细胞大小和形态特征相似,进而基于LSU rDNA和ITS序列构建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
关键词:共生藻 系统发育树 遗传距离 珊瑚礁海域 北部湾 
升温对丛生盔形珊瑚两种形态型代谢和共生藻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热带海洋学报》2022年第5期133-140,共8页何茜 俞晓磊 梁宇娴 张喆 黄晖 周伟华 袁翔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6120);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ZDYF2020200);三亚崖州湾科技局科研项目(SKJC-2020-01-010);广东省科技计划(2020B1212060058)。
文章研究了温度升高对一种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的两种形态型(H和S型)代谢和共生藻光合生理的影响。研究显示H型和S型对升温的生理响应差异明显:在虫黄藻水平上,H型丢失了大量的虫黄藻,减轻了共生体呼吸代...
关键词:丛生盔形珊瑚 共生藻 升温 形态型 代谢 光合生理 
高温及强光诱发绿水螅白化进程中共生藻数量动态、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被引量:1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年第5期1225-1231,共7页程秀珍 吴香恒 金丹 段丽丽 潘红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208,31671529)资助。
受全球暖化及光辐射增强的双重胁迫,珊瑚礁主成分刺胞动物-微藻共生体白化(共生藻数量减少)日趋严重.在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对异常环境因子的响应前期研究中筛选到一个“高温(33℃)-强光(6 000 lx)”双胁迫参数组合能诱发绿水螅...
关键词:中国绿水螅 刺胞动物-微藻共生体白化现象 高温胁迫 强光胁迫 活性氧 抗氧化酶 
三种造礁石珊瑚断枝幼苗的生长及其与共生藻的关系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2022年第1期91-98,共8页王永刚 黄雯 吴志强 余克服 刘旭 黄学勇 韦芬 李斌 王英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66003、41866006);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1712902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196);广西重大专项(桂科AA17204074)。
珊瑚苗种的培育是珊瑚礁生态修复的关键,研究不同种类珊瑚断枝幼苗的生长情况将有助于珊瑚移植种的选择,提高育苗效率。本研究选取形态为枝状的指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digitata)、片状的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及块状的澄黄滨...
关键词:珊瑚断枝 人工培育 生长 共生虫黄藻 
环境因素对盾形陀螺珊瑚摄食及共生藻光合生理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130-136,共7页沈城 郑子豪 张艳苹 刘丽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7070701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9A1515110225)。
【目的】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摄食及共生藻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测量不同养殖温度(24、28、32℃)、pH(7.6、7.8、8.0、8.2)、无机盐浓度(0.1、10μmol/L)条件下盾形陀螺珊瑚摄食率、共生虫黄藻密度...
关键词:盾形陀螺珊瑚 温度 pH 无机盐 摄食速率 
海南三亚鹿回头虫黄藻(Effrenium voratum)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被引量:3
《热带海洋学报》2021年第4期35-43,共9页龙超 罗肇河 韦章良 杨芳芳 李茹 龙丽娟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4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3020203)。
本文对分离于我国海南三亚鹿回头海域的两株虫黄藻SYSC-14-11和SYSC-2-8进行了分类学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描述了两株藻的形态和系统发育特征,并与世界其他地理区系的Effrenium属虫黄藻进行了差异性比...
关键词:虫黄藻 共生藻科 Effrenium属 形态学 系统发育学 
中国沿海贪食共生藻的形态、超微结构和分子特征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1年第2期189-199,共11页张薇 罗肇河 高越 顾海峰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J051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6117)。
共生藻属(Symbiodinium)主要指一类与无脊椎动物或原生生物共生的甲藻,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常见物种。本研究从中国沿海和一艘停靠在厦门港的货轮压舱水中分离出了4株贪食共生藻(Symbiodinium voratum)。贪食共生藻运动细胞较小(...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甲藻 贪食共生藻 形态分类 分子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