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洼文化

作品数:265被引量:889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国祥索秀芬陈国庆李少兵田广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赤峰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边疆考古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聚落空间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2020年第1期101-116,共16页陈继玲 陈胜前 
中国博士后第61批面上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海外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
兴隆洼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在燕山南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其文化边界往西可到潮白河流域,东至西辽河下游,北至大兴安岭南缘,南面直抵渤海岸边,距今6000~5300年,其年代与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大体相当[1]。从20世纪80年...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考古工作者 裴李岗文化 考古学文化 考古报告 新石器时代中期 白音长汗遗址 文化边界 
内蒙古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时期的社会空间研究被引量:2
《边疆考古研究》2020年第1期117-134,493-494,共20页刘岩 
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考古学视野下的伊恩·霍德考古学理论研究”(编号2019M660534)
空间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不同的考古学研究范式会以不同的视角和理念对其进行研究。文化历史考古学关注考古学文化的时空分布以及文化的地域交流[1]。中国考古学中的"区系类型"理论[2]以及以社会上层的文化交流为特征的"中国相...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历史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研究 聚落形态 社会上层 考古材料 
小河西和兴隆洼文化的绝对年代
《边疆考古研究》2019年第2期53-62,共10页陈伟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地区新旧石器过渡文化研究”(17CKG002)
一、引言学界在小河西和兴隆洼文化的划分上有不同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小河西和兴隆洼是两个独立的、年代相近[1]或前后相继的考古学文化[2],有的学者则把小河西类遗存视为兴隆洼文化最早的一期[3]。但无论持何种观点,基本都同意"小河西"...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考古学文化 刻划纹 筒形罐 遗存 河西 
小珠山中层文化刻划纹的传播及其结果——兼谈公元前第四千纪东北地区南部的文化变迁
《边疆考古研究》2019年第2期109-121,共13页段天璟 高云逸 
国家社科基金(17BKG020)项目资助
公元前5000年以前,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南、北两大文化区对峙的局面。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下辽河流域的新乐下层文化、辽东半岛的小珠山一期遗存、西流松花江流域的左家山下层文化或已发生了以辽西地区考古学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交流,呈...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小珠山 考古学文化 刻划纹 松花江流域 文化区 文化交流 文化变迁 
2015年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尺营子遗址试掘报告被引量:4
《边疆考古研究》2019年第1期1-52,共52页滕铭予 吉迪 苏军强 Ido WACHTEL Ahiad OVADIA Ofer MARDER 涂栋栋 Roi SHAVIT 马志坤 陈秋荷 杨晓燕 Chris J.Stevens Dorian Q.Fuller 王震 王争 王欢 向明文 崔嵩 姚崇 Hagit PRIGOJIN Tiki STEINER Keren NEBENHAUS 刘西平 
国家地理学会(no.8614-09);以色列科学基金(no.502/11、728/17);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曼德尔·斯考琳研究中心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807436,41371217和41771231)项目的资助。
自2012年起,吉林大学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中国东北地区农业与定居的起源"项目,在阜新查海遗址的东部地区进行了区域性田野考古调查[1]。2015年,为了进一步了解阜新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古代居民的经济生活,在前期进行...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植硅体分析 附加堆纹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遗址出土兴隆洼文化石铲的功能研究被引量:4
《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第1期359-372 427-42,427-428,共16页杨宽 陈胜前 刘郭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本研究的支持
白音长汗遗址位于林西县最南端的西拉木伦河北岸,现在的主河道已向南偏移,远离遗址有两千米之遥。遗址坐落在白音长汗村西南约500米的一列山冈上,俗称"西荒山"。白音长汗遗址整体上分为南、北两个聚居区,北区编为A区,南区编为B区。两区...
关键词:白音长汗遗址 石铲 兴隆洼文化 林西 西拉木伦河 聚居区 坡面 属功能 磨圆 石锄 
内蒙古开鲁县小泡子遗址的调查与初步认识被引量:3
《边疆考古研究》2013年第1期29-41,共13页刘丹 马海 王立新 石杰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80122);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9JQ003)
小泡子遗址是内蒙古开鲁县文物管理所(下简称开鲁县文管所)于2008年4月在'三普'调查中新发现的一处重要遗址。从采集的遗物看,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新石器时代至辽金多个时期的遗存。2009年秋,开鲁县文管所工作人员还从当地村民手...
关键词:遗址 内蒙古开鲁县 玉璧 玉斧 兴隆洼文化 夹砂陶 陶片 
兴隆洼文化筒形罐的纹饰艺术分析被引量:6
《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第1期313-327,共15页陈继玲 陈胜前 
一、前言史前艺术研究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的领域,显然,这是一个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领域。已有的重要研究包括对彩陶图案的解读,岩画研究(虽然许多岩画并不是史前的,通常仍算作是史前艺术的研究)等,与本文研究最...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 白音长汗遗址 弦纹 网格纹 艺术分析 斜线纹 边疆考古研究 活动面 交叉纹 狩猎采集者 
红山文化渊源再探讨被引量:1
《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陈国庆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目(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ZZ006”
一、前言拙文《红山文化渊源探讨》,从陶器、聚落、生产工具、玉器、埋藏习俗五个方面探讨了红山文化的渊源问题,其观点是红山文化的渊源主要是来自于本地区兴隆洼文化,并通过赵宝沟文化发展而来。限于篇幅,有关红山文化时期新出现的一...
关键词:红山文化 远古文化 双耳罐 收割工具 尖底瓶 兴隆洼文化 考古学文化 边疆考古研究 涡纹 苏秉琦 
科尔沁沙地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初探被引量:3
《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第1期89-108,共20页朱永刚 郑钧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2007JJD780122)成果;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吉林大安汉书遗址发掘报告”(编号:12YJC78003)中期成果
本文所涉及的"科尔沁沙地东北部地区"主要指,开鲁—扎鲁特旗(鲁北)—科右中旗(白音胡硕)以东,双辽—通榆一线以西,南抵西辽河,北至洮儿河的区域。行政区划分包括吉林省白城市、内蒙古通辽市北部三个旗县及兴安盟之一部分。按目前的考古...
关键词:边疆考古研究 考古学文化 陶片 科尔沁沙地 兴隆洼文化 陶质 新开流文化 考古工作 文化类型 斜线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