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

作品数:1067被引量:58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焦印亭杨东晨贾康杨俊明王家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国际汉学》2025年第2期62-62,共1页王纪澎 
《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系森部丰所著,马云超译,于2024年9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森部丰的这本书,是按照给日本读者阅读而设计的,其实也完全适合于中国读者。其以唐代政治史为主要内容,按照时间先后,从唐朝的建立,一直...
关键词:兴亡与转型 唐代 东欧亚帝国 森部丰 
冒广生《疚斋杂剧》作法与意旨论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7-69,共13页左鹏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戏曲文献考索类编”(14ZDB079)。
冒广生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年逾六旬之时创作的《疚斋杂剧》,题材内容集中于明末清初鼎革之际具有政治、文化代表性和象征意味的江南地区及岭南地区,反映了对这一急剧动荡转换的关键历史时期某些人物事件的特别关注;在文体选择和运用上,...
关键词:冒广生 疚斋杂剧 题材内容 文体形态 兴亡感慨 中国近代 
从金陵怀古到建康登览——南宋词风转变的一个特殊视角
《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57-59,共3页莫砺锋 
金陵怀古诗词中的六代兴亡之感在唐宋诗人眼中,南京的最大特征就是六朝故都,它是诗人们抒写怀古情怀的最佳地点。南京有特别多的古地名,“金陵”是其中最早的一个,相传因楚威王派人前来埋金于山间,因此得名。后人在南京作诗怀古,便格外...
关键词:金陵怀古 古地名 唐宋诗人 兴亡之感 词风转变 
高句丽的兴亡及其历史定位再探讨
《地域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魏存成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18VGB004)。
本文首先考察了高句丽民族的起源,然后以早、中、晚三处都城所在地为序,介绍了高句丽政权的兴亡过程及其重要遗存表现,最后在此基础上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句丽 民族起源 兴亡历史 历史定位 
论白朴怀古词中兴亡之感的成因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1期92-94,共3页张眸 
白朴生于金朝末期,儿时见蒙古大军的铁蹄践踏金朝的土地,历经丧乱,仓皇失母。战乱流离的经历影响了白朴的一生,致使白朴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一生未出仕。但白朴也未因此消沉,凭借创作大量优秀的杂剧与散曲而蜚声文坛。长期以来学术界都较...
关键词:白朴 《天籁集》 兴亡之感 幻灭之感 
社会团结理论视域下周齐兴亡比较研究
《武陵学刊》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左华明 刘嵘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社会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是机械团结社会的精神基础。西魏北周广募关陇豪右、改郡望、恢复胡姓和赐姓,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改革建立关陇统治集团的同质性,强化统...
关键词: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分工 集体意识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北周 北齐 
曹魏统一辽东之役 公孙“燕国”兴亡录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第23期66-75,共10页周渝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魏都洛阳接到一份来自辽东的表文。上表者乃已故襄平侯、左将军公孙康的次子公孙渊。但这份奏表出现得不寻常,因为公孙康病故后,袭承辽东太守的是其弟公孙恭,所以当奏表出现时,曹魏君臣已清楚——辽东发生了政变,...
关键词:公孙渊 曹魏 襄平 遣使 魏明帝 魏都 兴亡 东北地区 
怀古诗词中的心理距离与情感分类教学策略
《语文学习》2024年第12期21-25,共5页茹菲 
一、问题提出怀古诗词是诗词教学中的常见类型。“怀古”的“古”指古迹,“怀古”即诗人临古人成败之地,感而抒怀。方回《瀛奎律髓》:“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这里有三个要点:第一,诗人看到了残留的古迹;第二...
关键词:《瀛奎律髓》 心理距离 兴亡之感 方回 诗词教学 情感分类 怀古诗词 常见类型 
从“弜头虎子”谈賨人尚武文化的源流及影响
《文史杂志》2024年第6期15-18,共4页白正鑫 
賨人是巴人的一支,以具有尚武文化精神著称,在中国先秦至南北朝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賨人的尚武文化精神,是对巴文化中“巴渝舞”“白虎文化”的一种承继,也受到川东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塑造了賨人混合经济模式和氏族大姓的...
关键词:刚勇好舞 以武代役 兴亡皆武 
梦里洛阳,古韵悠悠映眼帘
《时代青年(视点)》2024年第11期68-68,共1页易明贤 
司马光有诗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初春时节,我有幸作为一名游客,自“十三朝古都”西安来到另一座十三朝古都——洛阳。洛阳风起,其中的兴亡和盛衰,自有史家、学者关注、记述,“神都”的兴替规律留待他们探寻。曾为十...
关键词:司马光 兴废 洛阳城 十三朝古都 韵悠悠 兴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