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前程序

作品数:82被引量:18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爝樊崇义叶青洪浩谢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定位与改革方向
《楚天法治》2024年第12期0066-0068,共3页杨楠 
审前程序作为审判程序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其程序的正当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法院的裁判结果。在我国司法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实现“以审判为中心”,充分发挥审前程序对审判程序的应有功能显得较为重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突出...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 审判中心 侦检关系 
论刑事审前程序中的民营经济保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程博 官畅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重大课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研究(ZGFYZDKT202002)
在与民营经济相关的刑事案件诉讼中,诉讼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司法风险仍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刑事诉讼审前阶段,立案管辖不合理、强制性措施的使用不符合比例原则、嫌疑人缺乏救济性权利、检察监督缺乏刚性等问题集中出现。基于刑事诉讼法...
关键词:民营经济保护 审前程序 检察监督 
从检察听证到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被引量:11
《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1期70-83,共14页孙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对质为中心的刑事法庭调查规程研究”(项目编号:20BFX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检察听证的广泛适用,刑事审前程序的诉讼化改造目标似乎触手可及。然而,结合具体案例却不难发现,审前听证机制的运作尚不具备充分的司法化特质。一方面,作为民意代表的听证员难以亲身接触第一手证据材料,参与案件评议流于表面;另一...
关键词:听证机制 刑事审前程序 诉讼化改造 检察权 
刑事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程序控制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209-209,共1页谢澍 
除了“生硬”地违反刑事诉讼程序,冤错案件的形成还可能来自“根深蒂固”的显性认知偏见或“无意识”的隐性认知偏差,尤其是审前程序的主导性偏见以及偏见传递的制度性路径,可能导致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传递至后续刑事诉讼程序进而产...
关键词:刑事诉讼程序 审前程序 检察机关 认知偏差 介入侦查 冤错案件 程序控制 认知偏见 
“显性偏见”抑或“隐性偏差”——刑事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程序控制被引量:11
《法学家》2022年第4期31-45,192,共16页谢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实践样态与认知模式研究”(21CFX073)的阶段性成果。
除了“生硬”地违反刑事诉讼程序,冤错案件的形成还可能来自“根深蒂固”的显性认知偏见或“无意识”的隐性认知偏差,尤其是审前程序的主导性偏见以及偏见传递的制度性路径,可能导致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传递至后续刑事诉讼程序进而产...
关键词:审前程序 认知偏差 侦查中心 捕诉合一 主导责任 
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被引量:20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70-77,共8页洪浩 朱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检察制度发展研究”(19FFXA001)。
随着《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化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内设机构的重塑性改...
关键词:检察机关 审前程序 主导地位 
法律监督无权实体处分的思辨——检察权在刑事审前程序的限制与作为
《法大研究生》2018年第2期338-359,共22页张益南 
基于对法律监督权的权力属性、实现方式、规范文本以及国际公约的四重考量,得以界定法律监督的内涵即是对处分权的监督,其本身并无代行实体处分的属性。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在审判中心的视角下从权力属性的法理层面论证检察权在刑事审前...
关键词:法律监督权 实体处分 诉讼构造 令状制度 
刑事审前程序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被引量:4
《中国检察官》2018年第15期26-28,共3页李奋飞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与会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样一个线条高雅、简洁流畅的高端论坛.如果借用黄河院长上午主持时的说法——高端论坛是一群高端的人参与研讨的论坛.顿时觉得自己高端了许多。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 角色定位 检察机关 主持人 论坛 
我国刑事预审制度改革的进路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7期112-113,共2页洪浩 
我国的预审制度是一种侦查意义上的、而非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制度。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精神指引下,必须同样注重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设计,即从预审措施的分类、预审机构的设置、预审权力主体的配置以及预审程序的救...
关键词:预审制度 刑事审前程序 案件立案 预审程序 案件质量 精神指引 司法审查 预审机构 
我国刑事审前程序性裁判制度之构建
《中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52-56,共5页靳建丽 赵贝贝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侦查及其法制化发展研究"(142400450289)
刑事审前阶段最容易发生如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等侵权行为。因此,为了遏制程序性违法和保障人权,我国目前亟需从域外的司法中汲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逐步在我国审前程序中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主体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前阶段中构建程序性...
关键词:刑事审前程序 裁判权主体 人权保障 程序公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