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相变

作品数:21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鸿飞刘玉鑫张宇白洪波石筑一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赤峰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原子核物理评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原子核形状相变的玻色子代数模型理论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24年第9期83-100,共18页张宇 刘玉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2375113,11875158,12247107)资助项目。
原子核结构演化的形状相变理论进一步加深并扩展了人们对复杂核结构现象背后物理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基于玻色子代数模型框架,本文对核形状相变的基本概念以及该领域中一些核心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评述.讨论的主题包括:形状相图、相...
关键词:形状相变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有效序参量 三相点 欧几里得对称性 
奇奇核形状相变代数模型分析被引量:1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23年第11期187-193,共7页周小琦 王金凤 张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1875158,12375113)资助项目。
与偶偶核系统相比,同时包含单粒子激发和集体激发的奇奇核系统的低激发态动力学结构及其演化相对来说更难被描述.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费米子模型(简称IBFFM)提供了一个描述奇奇核结构性质的代数模型框架.针对模型求解,本文提出在SU(3)...
关键词:奇奇核 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费米子模型 形状相变 SU(3)代数 
强相互作用系统的对称性及其破缺被引量:2
《原子核物理评论》2020年第3期329-363,共35页刘玉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43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775041)。
本文简要介绍对称性及其破缺的概念和基本的数学上所说的幺正对称性等的微观粒子实现,从而为利用抽象的数学描述物理问题奠定基础。本文还简要介绍早期宇宙强相互作用物质演化过程的对称性及其破缺,尤其是可见物质质量的产生(比如DCSB)...
关键词:对称性及其破缺 强相互作用系统 夸克、胶子及强子 原子核 集体运动及形状相变 
SD对壳模型中的原子核相变:四极四极相互作用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2期7-10,共4页齐日迈拉图 丁小雪 李磊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模型下讨论了原子核中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对原子核形状相变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给定零级对力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强度,类似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到SU(3)的形状相变特征可以实现.
关键词:原子核形状相变 SD对子空间 壳模型 四极四极相互作用 
轴对称奇A核系统的强耦合临界点对称性
《原子核物理评论》2018年第3期250-256,共7页安思雨 姜鹤 董文婷 张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875158;11375005)~~
鉴于临界点对称性方法在描述原子核形状相变中的成功应用,在强耦合方案下对原有描述偶偶核球形到长椭形状相变的临界点对称性模型X(n)(n=3,4,5)进行扩展,据此建立描述轴对称奇A核系统的SX(n)临界点对称性。通过对X(n)模型与SX(n)模型的...
关键词:形状相变 临界点对称性 强耦合 集体模型 
SD对壳模型下原子核形状相变(英文)
《原子核物理评论》2017年第1期98-104,共7页丁小雪 张宇 李磊 罗延安 潘峰 Jerry P.Draayer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11475091,11005056,11175078,11075080,11075081,10935001,11075052);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Talent Training in Basic Science(J1103208)~~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框架下讨论了原子核形状相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把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SU(3)以及U(5)-SO(6)形状相变模式再现出来,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有关临界点对称性的特征也可以很好地描述。本文同时也发...
关键词:SD对壳模型 原子核形状相变 能谱 E2跃迁 
_(44)^(96-104)Ru偶偶核形状相变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2期7-9,共3页董鸿飞 
本文采用E-GOS方法对偶偶核96-10444Ru形状相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些核素都是U(5)-SU(3)的过渡核,且都趋于U(5)极限。单粒子激发对区域偶偶核形状相变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E—GOS曲线 晕带 形状相变 
_(46)^(100-106)Pd偶偶核E-GOS曲线的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5期505-508,共4页董鸿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265001)
采用E-GOS方法对_(46)^(100-106)Pd偶偶核形状相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些核素都是U(5)-SU(3)的过渡核,且都趋于U(5)极限.并且单粒子激发对区域偶偶核形状相变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E-GOS曲线 晕带 形状相变 
^(182)Os核yrast带结构SU(3)→U(5)→SU(3)形状相变的有序性研究被引量:2
《物理学报》2010年第5期3136-3141,共6页童红 张春梅 石筑一 汪红 倪绍勇 
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项目(批准号:黔科合J字:[2009]2071号)资助课题~~
对于发生在同一个原子核中的转动诱导发生基准态结构的量子相变,可以理解为一种从高有序激发模式向着低有序激发模式的演化:被布居到高角动量态的高有序激发核,以E2跃迁的方式先行退耦到yrast带,再退耦到共存区(或临界点)时释放了有序...
关键词:量子相变 基态结构演化 微观sdIBM-Fmax方案 ^182Os核 
Structure Evolution along Yrast Line in 101pd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2009年第1期43-43,共1页Zhou Houbing Zhou Xiaohong Zhang Yuhu M. Oshima Y. Toh M. Koizumi A. Osa Y. Hatsukawa 
关键词:演变 结构 沿线 形状相变 高自旋态 核自旋 偶偶核 价核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