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小说

作品数:43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兴阳颜炼军余荣宝吴耀宗王晓琴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凯里学院学报》《北方文学(中)》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郭沫若早期小说中的新文学自觉——历史语境、病态书写与启蒙局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杨春梅 王再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乡土小说‘人民’伦理与乡建经验的变迁研究”(20BZW163)。
从郭沫若早期创作的小说来看,“五四”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精神病态进行的追摹,显现出了特有的新文学自觉。另一方面,病态人物的生成本身亦内隐着“五四”启蒙的某些困境。就中国近现代历史而言,基于西方所建构的文明标准,“病人”的...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 五四“个人” 病态书写 知识分子困境 
危机时刻的文学与革命——郭沫若小说《一只手》的形式与政治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2期170-181,共12页邹佳良 
参加国民革命前夕,郭沫若一直处在是继续“文艺生活”,还是“从事于实际的活动”(1)的两难选择中。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放弃文艺“镀金的套狗圈”(2),投身国民革命的政治军事实践中。然而,这样的状况在八一起义的军事撤退中出现了反转...
关键词:国民革命 危机时刻 文学与革命 郭沫若小说 潮汕 两难选择 
论郭沫若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20-25,31,共7页马忆敏 
郭沫若强烈的个性色彩,丰沛的生命体验使其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还富于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在艺术风格上善于运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现代主义技巧。以现代性价值为主轴去管窥其文学创作,可以梳理出郭沫若对西方现代主义...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 现代主义 思想特质 
论郭沫若小说中“复义”手法的运用
《郭沫若学刊》2018年第2期67-70,共4页刘盈盈 
"复义"是英美新批评学派用以解释文学特征、定义文学性的一个关键术语,正是"复义"才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广阔、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命名、意象和细节三个方面分析郭沫若部分小说中的"复义"现象,从而...
关键词:郭沫若 小说创作 复义 
论郭沫若小说中疾病的隐喻
《郭沫若学刊》2017年第1期44-46,共3页赖丽丽 
郭沫若的小说多次书写了疾病。疾病,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文学作品中却隐喻着丰富的内涵。郭沫若小说中的疾病隐喻着女性病态美、知识分子的孤独感以及对病态社会的批判。从疾病的隐喻这一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发掘郭沫若小说的...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 疾病隐喻 病态美 孤独 社会批判 
郭沫若小说中的日本人物形象——以《残春》、《喀尔美萝姑娘》、《行路难》为中心
《金田》2016年第1期16-16,15,共2页张萍 
郭沫若在《立春前夜话撒豆》中写道:“我的青春的一半是在日本度过的、我对于日本有第二故≠的感觉,这倒不是有意夸张”.郭沫若在日本度过了他生命四分之一的时间,即1914—1923年留学日本时期以及1928—1937年流亡日本时期。郭沫若...
关键词:郭沫若 女性形象 男性形象 “自我”与“他者” 
身体的再现、医学与解剖:20与30年代郭沫若小说里的一种含混的态度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5年第1期8-16,共9页宇乐文 
对于郭沫若而言,正如对于其他一些中国现代作者也是同样的情况,身体的再现在文学现代性的诉求里起到一种重要的作用。身体与精神的现代范式如何影响文学的创作,而在根源处的非文学性的再现,又如何被中国现代作者所重新加工?对于郭沫若,...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 身体 医学 解剖学 现代文学 现代化 文化身份 
郭沫若小说里的“梦”及其现代性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1期23-23,共1页刘家男 
“梦”这一意象在郭沫若的小说中占了较大篇幅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对郭沫若小说中的“梦”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小说的内涵。本文旨意亦在此,通过对郭沫若小说中“梦”的分析来探讨论述其小说的现代性。
关键词:郭沫若梦 渴望现代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郭沫若小说思想内涵探源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12期230-231,共2页谢睿宁 
郭沫若是现代文坛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更是为现代文学作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郭沫若小说的创作深刻的受到了泛神论思想的影响,时时刻刻与时代紧贴,但是又有一种悲哀,这种悲哀是自身价值无法实现的伤感,他的目光极具现实性,将...
关键词:郭沫若小说 思想内涵 探源 
1925,马克思与孔子对话——以郭沫若小说《马克思进文庙》为中心被引量:4
《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第1期16-26,共11页颜炼军 
郭沫若1925年底发表的小说《马克思进文庙》有值得重新琢磨之处。从诗家的角度看,该小说不足以引起重视;从史家的角度看,小说又因其"文学"身份而容易忽略。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郭沫若,在这篇小说中展示了当时复杂...
关键词:郭沫若 马克思 孔子 传统 现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